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平均市盈率達70倍,接近2001年市場水平
“十一”長假以來,股市漲勢從“喜人”已經變成了“驚人”:上證綜指在短短一周的時間里,股指幾乎是一路沖關, 5700、5800、5900點關口全部被輕松突破。截止到本周末,上證綜指收于5903.26點,周漲幅超過6%,如今的股市已是高處不勝寒。而在指數不斷創新高的同時,大多數個股則是逆市下跌,甚至有不少是創出了階段性新低。因此,高位之下的投資者并沒有喜形于色,相反,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想:如此“瘋狂”的行情到底還能挺多久?
藍籌股成為股指飆升最大推手
自7月初啟動本輪行情以來,藍籌股始終主導著市場,從金融、地產、鋼鐵,到煤炭、航空、有色金屬,所有主流藍籌群體輪番領漲,推動股指連續逼空上行,其中滬綜指上漲幅度超過了2000點。作為市場的核心品種,主流藍籌股在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不斷受到追捧。伴著其股價的連連翻番,反而吸引愈來愈多的投資者在極度的恐慌中盲目追高:中國遠洋最近一個月多漲幅超過了160%;中國鋁業近8月份一個月內漲幅高達100%;萬科同期漲幅也接近70%;建設銀行在上市后短短9個交易日里漲幅達到20%;同樣是剛回歸的中國神華天天達到漲停,四天漲幅超過35%;甚至龐大的工商銀行在最近兩個月間漲幅亦高達40%左右,股價已經超過7.5元,寶鋼股份、中國石化等一線藍籌股價均已攀上20元大關。在二線藍籌股方面,中國船舶更是成為滬深股市第一家觸及300元的公司,并帶動了江南重工的持續漲停飆升;中國平安、貴州茅臺等多家個股均百元上方運行;特別是以中金黃金、山東黃金、云南銅業、錫業股份等有色類股群大部分實現了股價翻番。由此,大盤藍籌股成為最近行情的最大推手。
結構性泡沫有向全面性泡沫演變趨勢
在五個月以前,上證綜指突破4225點時,泡沫之聲鋪天蓋地,最終,在所謂的“結構性泡沫”概念的作用下,經過“5·30”大跌,最終化解了市場疑惑,市場在調整之后得以繼續上行。5000點之爭雖然有所反復,但多空之爭已經遠較4000點時要輕松得多,經過一個三連陰形態的短暫休整,滬指便一路上沖至5500點,其間幾無回調。
然而,國慶長假后,上證綜指直逼6000點關口時,“泡沫論”的聲音又一次響起。4000點時“結構性泡沫”的結論,指的是大盤藍籌價格比較合理,主要是些垃圾股、題材股股價嚴重高估。那么,6000點時呢?工商銀行5月份時股價在5元~5.5元左右浮動,如今的股價已經過了7元;招商銀行5月份時股價在20元左右,如今的股價已經突破了40元;萬科5月份股價18元左右,如今的股價是33元;中信證券5月份股價60元左右,如今股價已經擠身100元貴族圈……。難怪有關人士驚呼,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上市公司業績在短短幾個月里能發生這么大的提升,那么就只能有一種解釋了:如今的核心藍籌,股價確實是太高估了。核心藍籌高估、二線藍籌高估……。5000點之后的中國股市,其實已經是全面泡沫。陸續公布的上市公司中報盡管很好看,但業績增長的幅度較股價增幅要低得多,這一點再次證明了股市藍籌泡沫的嚴重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結合目前藍籌品種的狂飚局面,許多藍籌股的短期估值優勢正逐漸喪失。相比過去的題材股泡沫、垃圾股泡沫,藍籌股泡沫的出現有從“結構性泡沫”逐漸向“全面性泡沫”演變的趨勢,并更加值得市場各方的思考。
市場觸及70倍市盈率敏感值
如果說6000點是對中國中長期牛市的一種未來預期,但目前如此快節奏,飛躍式的拉升股指,更多的體現出了很多非理性的成分。據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受權重股高歌猛進的推動,截至10月11日收盤,滬市總市值為223292億元,流通市值59881.97億元,平均市盈率大約70倍,市凈率達6.3倍,已經超過2000年66倍的市盈率和6.09倍的市凈率水平,而接近2001年市場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不妨來看看歷史上典型股市泡沫的經驗,或許能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日本和我國臺灣當年的歷史經驗顯示,日本股市從啟動到泡沫頂端前后經歷了約四年時間,臺灣地區則是三年,兩市場在泡沫頂部的市盈率都在60-70倍的水平。
回頭看滬深股市,1995年至1997年,也出現過一輪巨幅上漲,上證指數從1996年初的500多點,持續上升到1996年12月的1200點,經過盤整,在1997年前上升到1500點,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上漲了兩倍左右。當時,滬市整體市盈率從1995年年底的20倍左右,迅速上升到1997年的50倍左右的水平。
深圳證券信息公司發布一份報告表明,在統計規律下,深成指牛市的正常市盈率中心點是40倍市盈率,20倍至30倍為高速上升期,50倍至60倍則進入過度投機區域。30倍至50倍均為正常波動區間。異常臨界點則確定為20倍和60倍。
當然,并不是說股市到了70倍市盈率水平就要泡沫破滅,但這一區域確實是股市出現“異常”的敏感值。
理性投資 謹防高位風險釋放
盡管高速增長的宏觀經濟、較快的本幣升值和低利率環境等均會大幅度促進國內資產價格的上漲,但也往往容易催生市場泡沫。尤其是市盈率的過快上漲與企業盈利增速難以匹配的情況下,會加大市場調整的壓力。本次大盤藍籌的狂飚,似乎有借助港股直通車及股指期貨之名過度炒作的嫌疑,當前許多公司股價已有透支的跡象。由于全球流動性過剩的現狀并未改變,而在港股直通車消息傳出的前二個月,香港H股已上漲了40%多,因此,不排除是港臺等外圍資金,以及因調控力度加大,從房地產行業流出的內地資金,借各種題材盡情發揮,并利用A-H股的套利進行的投機炒作行為。
事實上,目前股指短期累計漲幅過大,短期市場已無估值優勢可言,甚至已逐漸出現了藍籌泡沫態勢,大盤內在的風險在不斷聚集。目前的參與者多是做趨勢投機,而非價值投資。在大盤進入了高風險高收益的情況下,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大盤即可能會出現大幅的震蕩。(張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