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公司日前終于掛牌成立了。中投公司作為一家專業的外匯儲備經營公司,與央行(或外匯管理局)對官方外匯儲備的經營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更有利于提高外匯儲備的收益率。
有利于提高外匯儲備收益率
央行或外匯管理局在經營外匯儲備上,一方面受制于中央銀行法等國內法規的限制,還要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等國際法規的約束,這使得央行在外匯儲備的運用上往往只能投資在發達國家的國債、國際金融組織發行的債券、存款等低收益的固定收益類投資工具上。中投公司持有的外匯資產實際上已經不能再作為一般意義上的外匯儲備,其對內和對外投資所受的限制或約束相對較少,不僅能夠投資在固定收益類債券上,也能夠進行股權投資等長期投資和戰略投資,特別是后者形式的投資更容易從長期實現國家或政府的某些意圖,例如利用外匯資金注資國內金融機構,實現財務重組和提高資本充足率;又例如可以通過在全球范圍內投資于資源、能源類上市公司的股權,實現國家的資源和能源安全戰略。
主動平衡國際收支順差
除了要提高外匯儲備的經營收益外,中投公司還應該起到主動平衡國際收支順差的作用,成為未來外匯儲備增量部分的蓄水池。當前市場上普遍存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中國資產價格又處于上升通道中,短期內要想實現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非常困難。盡管從理論上來看,央行通過央行票據、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完全能夠對沖掉因外匯儲備增長而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未必如此。今年經過7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目前已經達到12.5%,與我國實行存款準備金制度以來的歷史最高點13%相比,只差一步之遙。當前發行在外的央行票據已有4萬余億元。央行票據的發行量如果太大,不僅央行要承擔巨額的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央行票據會對市場的通貨膨脹預期產生影響。這都決定了央行對沖外匯占款的能力。如果在央行之外,有一家公司可以通過“吞掉”市場上多余的外匯供給來主動平衡國際收支,這不僅會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減緩央行的對沖壓力。
如何發揮“蓄水池”功能
這里又產生一個問題,中投公司如何發揮“蓄水池”的功能?
目前,中投公司的2000億美元注冊資本是由財政部通過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籌資來購買的,也就是說目前中投公司賬面上持有的資金都是美元,最起碼都是外匯資產,用美元來購買美元,等于什么都不做,起不到主動平衡國際收支的作用。那如何來實現呢?是否再由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的辦法實現呢?不可否認,這仍然是一個辦法,但是目前來看這并非是一個好的辦法。
首先,發行特別國債的程序較為復雜,必須經過全國人大的批準,花費的時間相對冗長。其次,中投公司的資本規模已經足夠大,沒有必要再增加注冊資本。中投公司已經有2000億美元的注冊資本金。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由中投公司依靠自身的實力通過債務的方式來籌資人民幣資金,這其中最適宜選擇的方式是發行公司債,不僅籌資成本低,而且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可以根據需要控制發行規模和節奏。以目前中投公司的資本實力,其能夠發行的人民幣公司債規模不少于4000億美元的規模。如果能夠充分運用其可籌資規模,這大約能夠對沖掉兩年的中國國際收支順差。在這期間再配合采用其他的手段和政策措施,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完全有可能實現。(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經理 趙慶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