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股市暴跌的轟動在減弱,而有關中國的話題卻一步步展開。到底該如何評價開放程度不高、市值有限的中國股市,它是否真是這場全球股市地震的震源?世界的爭論依然莫衷一是。但所有評論幾乎毫無例外,說著說著就從中國股市轉到了中國經濟甚至中國這個更大的概念。很多人都注意到,世界過去習慣了泛泛說中國,媒體舉的例子也離外國人的生活甚遠。而這一次,世界第一次在這么具體的事情上,這么大范圍地同時感受中國。盡管有很多感受還是扭曲了,但這是最少人為操縱的一次。一些國際問題專家傾向于認為,外界特別容易誤解中國的金融,中國人自己也未必就搞清了自己。但這次事件,很可能成為世界新一輪研究并修正對中國認識的開始。“如果全世界的股民都開始關注中國,那么中國的事情就不能被太隨便地說來說去。”一位中國國際問題專家說。
上海是“全球市場風向標”?
這兩天的中國股市真是讓人看花了眼。在經歷了周二的大幅下跌和周三的小幅回升后,周四又下跌了兩個多百分點,亞洲國家和地區的股市周四也主要呈現下滑趨勢。不過,國際社會似乎還沒從“黑色星期二”所造成的影響中緩過味來。俄羅斯《生意人報》2月28日報道說,毫無疑問,中國股市的調整是全球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但很多媒體對此持不同觀點。英國《金融時報》在3月1日的評論中寫道,上海股市2月28日強勁反彈,而亞洲其他市場和歐洲股市則大幅下挫。這一切表明,對上海來說,“全球市場風向標”這一全新身份是短暫的。然而,許多中國的股票交易員卻不這么看,私下里甚至有些自豪。他們認為盡管上海股市出現了10年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卻證明了中國在全球市場中顯而易見的重要地位。興業證券駐上海的分析師張憶東表示:“或許,人們可以把這次下跌視為中國股市在國際市場獲取更多定價權的一次演練。”
路透社刊文說,或許正如人民幣匯率問題被當作了全球經濟不平衡的替罪羊一樣,這次,中國股市的下跌則充當了本次全球股災的另一只替罪羊。但也不能否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已與全球經濟有了更多的聯動性,因此,當海外投資者聯想到中國經濟是否出現問題時,首當其沖下跌的便是分享了中國經濟成長的資源類公司的股票,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智利、巴西等這樣從中國銅礦、鐵礦石買賣中發財的國家,股市下跌位居全球前列。
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版題為“世界股市同步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的文章則分析說,真正的問題不在于來自中國的沖擊。中國股市暴跌的2月27日沒有表現出特別反應的亞洲股市,時隔一天受到影響,紛紛下滑,而給世界股市下跌提供借口的中國股市28日反而出現反彈——這也說明中國沖擊不是導致世界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存在感在不斷增強
在種種分析中,各路媒體自然注意到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分量。馬來西亞《南洋商報》以“全球股市跟著跌,證明中國影響力”為題,引述股市專家的話說,這次的事件顯示“中國已經站起來了”。泰國《世界日報》則以“骨牌效應見證中國影響力”為題評論說:當今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日強,股市影響全球的程度“前所未見”。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已發生質變,一舉一動還關乎美元的強弱,這對世界經濟和股市而言自然也是一個大變量。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稱,說得過一點,過去4年里德國的股市繁榮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中國制造”的。一個德國股票的購買者不能仍然對來自世界新增長中心的信號無動于衷了。
俄新聞網報道說,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等已離不開中國產品和中國商家,這表明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關系相當緊密。世界市場上的原料等與中國經濟的冷熱也息息相關。不光是鋼材,許多原材料都是依賴中國的高速發展、高度需求生存的。這些因素導致中國股票和股市處在國際化的過程中。另外,隨著中國對世界經濟影響力逐步增大,世界經濟對中國的影響力也在增加。一旦世界經濟出現負面因素,如股市、匯市動蕩,必然會波及中國。
日本《讀賣新聞》3月1日以“動搖金融市場的中國崛起”為題發表社論說:“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地位確實得到提升,世界金融市場受到中國動向的左右程度也在不斷加大。解決問題的鑰匙握在中國手里,不過,中國能否很好控制大量資金流入的市場動向是個未知數。此次以中國為震源的首次全球股市同時震蕩便是世界經濟構造發生變化的表現。”社論稱,中國股市震蕩能波及各國股市,是基于一個共識:“如果中國經濟出現惡化,則美國及全球經濟都會惡化”。《日本經濟新聞》的社論稱,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存在感在不斷增強。
與中國經濟關系日益密切的美國似乎感觸更深。據美聯社報道,許多美國金融專家認為,盡管中國股票市場相對封閉,外國投資者很難進入,但紐約證券交易所仍有295只來自中國的股票在交易。據花旗集團統計,去年美國對亞洲、拉美和東歐新興經濟體的股市投資超過了本國,其中僅對中國股市的投資就從2005年的49億美元增長到了52億美元,與往年相比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美國《時代》周刊說,中國在全球投資者心目中的地位,近年來顯著上升。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市場戰略咨詢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現實情況是,沒有人能和中國正在發生的一切徹底隔絕。同我們打交道的每一家公司都在某種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中國的影響——也許中國是它們的市場或者商品供應基地,又或者已成為它們無法忽視的競爭對手。世界各國對上海股市的反應意味著現在就連資本市場也坐直了身子,仔細留意中國經濟的一舉一動。”
美聯社分析認為,其他國家對中國證券市場日益密切的關注和嚴格的審視恰恰反映了中國作為商品市場、投資市場、石油消費大國和美國國債主要購買者的多重重要地位。美聯社還稱,目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出版的《世界概況》已把中國列為僅次于美國和歐盟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分析家預測,這個排名將繼續發生變化,直到中國成為第一。
新聞簡報《中國股票文摘》的編輯吉姆·特里朋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正是依靠它生產的日用消費品,美國這些年來才保持了較低的通貨膨脹率。一旦中國經濟出現任何衰退,或其銀行體系因股市崩盤而陷入泥沼,中國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就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便宜,這必然會給美國經濟帶來重創。
不必太擔憂,也不要太夸大
對于這次的股市暴跌,日本《產經新聞》在頭版刊文說,中國股市的投機性和泡沫十分顯著。《朝日新聞》認為,這在顯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占據多么重要的地位的同時,也暴露出世界性的資本過剩導致的日美歐市場及亞洲、中南美等新興經濟體股市高漲的危險。
《時代》周刊表示,這次中國股市的下跌絕不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重演,全世界的反應都有些緊張過頭了。德國《柏林日報》認為,中國的經濟與1997年時的亞洲國家不同,那些國家當時是由于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敗走麥城。但中國有雄厚的外匯儲備,也不會懼怕國外炒家的壓力。全世界的分析家基本達成了一致看法,那就是中國的股市下跌并不意味著對中國2007年經濟發展預測的修改。德國《南德意志報》分析說,中國的股市增長長期以來落后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每年以超過9%的速度增長,而中國的股市在國際上長期處于落后狀態,與伊拉克、孟加拉國和委內瑞拉差不多。只是在去年,中國的股市才突然成了世界股市的明星。《時代》周刊認為,如果說上證指數的下跌給投資者留下一點重要啟示的話,那就是在股市,你必須變得現實。過去一段時間一路走高的股票價格大大麻痹了全球投資者,特別是那些眼看著中國股票在短短一年間飆升了130%的股民。現在是提醒人們的時候了,升上去的東西有時還會再掉下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研究員沈驥如認為,不能夸大中國股市下跌對世界股市造成的影響。中國股市市值約為10萬億元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約為50%。美國股市市值占GDP的比重高達130%,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這個比重約為100%,東盟國家的大約是70%-80%。這樣看來,中國的股市還是很小的,又是外國人不能隨便買賣的,大約只有100億美元的外資在中國股市里投資,加上人民幣又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股市還沒有與世界接軌,因此,中國股市下跌給世界股市造成的影響,主要還是心理方面的。如果中國人自己太看重這種影響,就是自我感覺太良好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時殷弘教授說,這次全球股市下跌雖然跟國際政治沒有直接關系,但反映出的問題是世界上主要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國了。這些國家的經濟與中國的相互依賴性在增強,中國經濟受到傷害,對它們也絕不是福音。相反如果美國經濟嚴重逆轉,中國經濟將受直接牽連。這意味著,如果它們要采取對中國有負面影響的行動,一個后果就是也會給自身造成同樣的甚至程度更大的傷害,這就會讓這些國家三思而后行。時殷弘說,從單一的股市下跌,我們很難知道世界到底認識了什么樣的一個中國,但中國經濟國際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中國國家利益包括經濟利益的迅速國際化,將成為塑造中國對外關系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何茂春教授說,從這次的事件中,世界可以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很多成果,無論是在投資、貿易還是服務方面,中國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方面,中國正在成為一個火車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中國的金融改革滯后,但世界還是能從這次事件中看到一個經濟更加市場化、更加民主法制化的中國新形象。(記者 江雪晴 石華 駐日本、德國、泰國特約特派記者 龔 常 王懷成 任建民 特約記者 柳玉鵬 王軼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