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抽查企業八成超排
不過,在環保風暴下,一些污染型企業排放的沖動依舊存在。本月7日至9日,新組建的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率隊到無錫,專題調研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
在無錫期間,張力軍通報了由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在蘇州、無錫、常州三市所做的抽查結果。通報說,督查中心對三市53家企業和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檢查,其中80%的單位存在超標排污或其他環境違法行為,暴露的問題十分嚴重。這不能不警醒太湖治理中的管理之弊。
華東師范大學區域經濟專家羅祖德認為,流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尖銳矛盾、經濟區和行政區不整合的固有矛盾,這兩大矛盾加上部分官員的管理失職造成了太湖治理舉步維艱的局面。
此外,太湖甚至缺乏一個流域的日常監管權威機構。太湖流域涉及兩省一市35個城市,行政區劃導致的利益分割使太湖成為公共管理難以覆蓋的盲區或死角。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共同治理太湖,仍然等待破題。
污染會不會因此向其他地方轉移?雖然這是太湖治理之外的另一個命題,但它已足夠引起種種憂慮。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一些中部地區的官員來到蘇南地區,希望能把一些被淘汰的企業引過去。一家企業老板表示,現在當地污染型企業要被強制遷走,這樣的話,紡織、化工、農藥等污染型企業將要搬到安徽、蘇北去。
對此,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一篇評論中稱:“無錫要做的,可能不是一味地把污染企業從本地趕出去,而是要對它們提出更高的環境標準。”
無疑,太湖治理將是一場持久戰,而環境保護的警鐘,更將持久地敲響。
新聞鏈接
國外湖泊藍藻治理兩案例
美國阿勃卡湖水污染控制與富營養化治理案例
治理歷程
阿勃卡湖1947年首次發生藍藻水華。1967年,佛羅里達州政府成立技術委員會評估阿勃卡湖的生態恢復問題,并形成治理方案,但由于經費問題(2000萬美元)擱淺;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阿勃卡湖附近的柑橘加工廠和污水處理廠先后停止排污入湖;1985~1987年間,佛羅里達州通過了阿勃卡湖法案與地表水改善和管理法案,開始湖泊整治工作。治理投資大部分資金用于購買農場,其余用于研究和項目實施。而圣約翰斯河水資源管理局目前每年投入大量經費,用于治理工程的維護與新技術的科研探索。
治理措施包括
降低外源磷輸入:切斷85%入湖總磷;建造人工濕地。捕獲砂囊鰣4000噸,移出磷260噸,除氮880噸。生物操縱:捕獲砂囊鰣,減少其攪動;減少其對浮游動物的捕食壓力;增加浮游動物對藻類的捕食。種植水生植物:6種本地水生植物,美洲苦草在20多塊淺水區出現。提高水位變動幅度:有利沿岸水生植物種子萌發。
日本霞浦湖水污染控制與富營養化治理案例
治理歷程
上世紀70年代初,霞浦湖水質污染達到高峰,水華暴發,開始治理。1984年通過了《湖泊水質保護特別措施法》。霞浦湖水質保護計劃第一期始于1986年,持續4期,直到2005年止;第五期計劃已于2006年開始,治理仍在繼續。
治理投資:30多年的治理,先后投資約合人民幣1300多億元,相當于每平方公里水面投資5.8億元人民幣;目前治理工作仍在繼續,投資仍在增加。
治理措施
生活污水處理在農業社區安裝下水道系統和蓄水池綜合處理系統;河道、河流直接凈化;通過匯入河流直接凈化;航行河道、農業水道和生活污水污染的水道直接凈化;湖內凈化底泥清淤;創建前灘及隨后發展水生植被區;濕地維護;沼澤恢復工程;減少魚類養殖;推進霞浦湖輸水工程。
經過30多年治理,霞浦湖總氮含量下降較為明顯,恢復到相當于我國四類水體的水平。(曾向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