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太湖“皮膚病”的藍藻污染,湖州人已經習以為常
在湖州市區的內河,記者發現了大片藍藻的蹤跡
湖州市白雀鄉小梅口是太湖邊的一個漁民聚集區,漁船像漂浮在綠色油漆上
太湖治“藻”戰提前打響
去年5月,太湖藍藻大規模暴發,導致江蘇無錫500萬人無法正常用水
今年來得比往年早環保部門表示將全力保證居民飲水安全
前日,有消息從江蘇省環保廳傳出:“太湖藍藻發生的面積、頻率以及藻密度峰值都與正常年份水平持平,目前未出現大面積暴發的現象。即使大面積暴發,也能全力保證居民飲用水安全。”這無疑讓“太湖水邊”長大的人,心里的大石頭落了下來。
今年2月始,江蘇省就開始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太湖藍藻生長情況,每天組織對無錫太湖小灣里、沙渚、錫東三個主要飲用水源地、“引江濟太”調水通道和出入湖河道水質進行加密監測。
然而,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也強調,太湖藍藻大規模暴發的條件短期內難以消除,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他也不無擔憂地表示:“太湖2008年仍有可能大規模暴發藍藻水華。”
藍藻治理,癥結何在?近日,本報記者前往太湖南岸和西岸實地調查。
去年5月,太湖藍藻大規模暴發,導致江蘇無錫500萬人無法正常用水,人們對此記憶猶新。對生活在中國這個第三大淡水湖南岸的浙江湖州人而言,藍藻并不陌生。由于近期太湖南部部分水域出現藍藻,湖州隨即進入聚光燈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