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煉廠認為,與中石化合作的主要好處并不在于獲得的利潤,而是得到了政府和國有石油企業的認可 本報攝影記者/王愷在發改委多次敦促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國有石油企業保證國內成品油供應的大背景下,《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從山東數個地方煉廠獲悉,中石化已開始向“非石化系”地方煉廠提供原油,由其加工后再進行部分回購。這意味著,國內第一輪“原油代加工”項目正式啟動。
11月中旬,發改委在京召開了有關增加地方煉廠原油資源的會議,組織兩大國有石油企業與東三省以及山東、陜西、四川等地地方煉廠開展合作,向符合條件的地方煉廠提供原油,再收購其加工合格的成品油。其具體操作方式是:地方煉廠按照當月國家規定的原油結算價格向中石化采購部分原油,以雙方擬定的汽、柴油銷售價格把加工好的成品油賣給中石化。
一位山東地方煉廠業務負責人昨天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公司從11月底已獲得中石化勝利油田的原油,原油價格按4400元/噸出廠,加工后將向對方提供總共近3萬噸的汽油和柴油。據記者此前獲得的消息,兩大國有石油企業將以一定價格向地方煉廠回收原油供應的60%產量,剩余40%產量由企業自行銷售。
按照上述人士的說法,提供給中石化的柴油和汽油價格要高于原油價格2000元/噸以上,“因此公司有一定的利潤。”
事實上,地方煉廠與中石化合作的主要好處并不在于獲得的利潤,而是得到了政府和國有石油企業的認可。
此次中石化提供的原油代加工總量為數萬噸,而該地方煉廠的加工能力則是數百萬噸,在沒有進行“原油代加工”前,這家公司也有一定利潤。
這家當地較為出名的煉油企業,每年獲得的政府調撥原油不到10萬噸,如果滿負荷的話,其需要的數百萬噸原油都必須向海外或其他渠道采購,但由于下游價格一直由政府主導,因此遲遲不能滿負荷生產,目前的加工量還不足產能的一半。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各個國有石油企業煉一噸虧一噸的事實面前,國家必須給予它們一定補貼;而民營和地方煉廠因為價格倒掛,則承受著更多壓力。
上述地方煉廠的人士還透露,以前公司需要向中石化上交每噸50元的成品油管理費,而此次與中石化合作則不必再上繳管理費了。另外一家煉廠的內部人士也表示,目前與中石化同樣在進行類似合作。
除中石化加強與山東地方煉廠的合作之外,中石油集團同樣在跟地方煉廠接洽。據媒體消息,中石油除了從大慶油田籌措的原油有3萬噸增供給大慶煉化外,還有約2萬噸供給了東北地區地方煉廠;并將塔里木原油增供給山東的東明石化、京博石化、弘潤石化等地方煉廠。
目前,國內汽、柴油價格已有所回落。山東恒源石油化工集團也是此次參與合作的地方煉廠,昨天該公司的官方網站公布,其90號汽油對外銷售價為6600 元/噸,相比此前每噸下降了50元。
東方油氣網的數據顯示,山東當地的柴油主流價格是在每噸7200元到7400元左右,與之前相比每噸已下跌50到400元。而河南地區汽、柴油主營單位加油站的零售也已全面放開。王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