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17~33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17.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是在實踐的運行過程中實現的,其基本環節有
A.區分實踐活動的主體與客體
B.確立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
C.實踐主體依據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體
D.完成、檢驗和評價實踐活動的結果,進行反饋調節
18.馬克思指出:“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這表明
A.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B.社會發展過程與自然界演變過程一樣都是自覺的
C.人的自覺選擇在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類總體歷史進程是不可超越的
19.據報載,北京市××區開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動,通過文化資源孕育文明、群眾文化哺育文明、文化興區培育文明等三種途徑,營造文明城區。這是因為
A.文化和文明是沒有區別的
B.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構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類活動的結果
D.文化進步程度與文明發展水平是同步的
20.深圳青年歌手叢飛在8年時間內,捐資上百萬元資助很多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而自己卻身患癌癥,負債17萬元。有人這樣評價他:“叢飛能夠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叢飛的行為表明
A.人的價值不包含個人的價值選擇和目標設計等主觀方面
B.人的價值的大小取決于對社會的貢獻
C.人的價值不僅表現在物質方面,更表現在精神方面
D.社會價值的實現總是以個人價值的犧牲為代價
21.在資料積累過程中,實現個別資本增大的形式是
A.資本循環
B.資本積聚
C.資本周轉
D.資本集中
22.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包括
A.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
B.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
C.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的統治
D.壟斷使競爭趨于緩和
2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特點有
A.按勞分配中的“勞”不是直接的社會勞動
B.按勞分配中的勞動量按照勞動者實際付出的勞動量來計量
C.按勞分配在全社會范圍內按統一標準實現
D.按勞分配必須通過商品貨幣形式實現
24.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有
A.財政政策
B.貨幣政策
C.產業政策
D.收入政策
25.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思想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下列毛澤東的科學著作中,寫于這個時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反對本本主義》
C.《新民主主義論》
D.《論聯合政府》
26.1948年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土地改革總路線。下列選項中對這一總路線所含內容理解正確的有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則,滿足貧雇農的要求
B.團結中農,允許中農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沒收地主土地,不再對地主分配土地
D.實行耕者有其田,將土地的所有權分配給農民
27.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
B.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
C.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D.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
28.“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表現在
A.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B.明確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C.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D.確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29.“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鄧小平這一論斷的內涵是
A.計劃和市場都屬于社會基本制度的范疇
B.計劃和市場都是資源配置的方式
C.計劃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D.計劃和市場是不能兼容的
30.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多黨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A.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參加人大、政協參與管理國家和參政議政
B.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互派成員到對方擔任領導職務
C.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通過多種渠道實行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
D.吸收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中的優秀人才到國家機關擔任領導職務
31.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性問題,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因為
A.廣大農民是我國現代化事業發展中人數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農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保證
C.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保證和支持著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和穩定發展
D.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
32. 2005年9月15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發表了《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講話,他提出
A.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
B.堅持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
C.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
D.堅持積極穩妥方針,推進聯合國改革
33.主要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發生的禽流感于2005年10月擴散到歐洲、中國、中東及美洲等地。一直被認為是傳染病“拒入”地帶的俄羅斯、烏克蘭、克羅地亞、希臘、瑞典和英國等歐洲國家也相繼出現禽流感疫情,世界各國都感到了危機。這一事件表明
A.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
B.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直接導致了這一全球問題
C.協商對話和攜手合作是應對全球性問題的理性選擇
D.全球公共衛生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