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如果生病了怎么辦?你們現在身體狀況怎么樣?
王政明:
生病了就得靠孩子掏錢。
記者:
現在一年花在醫藥費上多少?
王政明:
兩個人得兩三千。
解說:
當年和王政明一起被清退的還有三個代課老師,其中一個現在村管會工作,一年能掙兩千多;還有一個打工,有工的時候,一天可以掙到四五十元;另外一位也在家務農。這樣的情況也引起了一些政協委員的關注。
羅黎輝,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云南省主委,曾對農村教師問題進行調研。2008年3月,帶著歷時1年多的調研成果,羅黎輝向政協提交了聯名提案《關于積極穩妥地解決我國農村代課教師問題建議》。
羅黎輝(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云南省委主委):
我們了解到的一個是代課教師不可能立馬把它全部用“一刀切”的辦法取消掉,因為有很多的校點或者是有的偏遠學校它就是一師一校。這個老師一旦被取消了,你又補充不進去,那只有一條路,就是關門。
解說:
除去擔憂簡單一刀切的做法會對義務教育產生沖擊外,這份提案還提出,缺乏對代課教師及其歷史貢獻的承認和妥善的安置,也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造成負面影響。
羅黎輝:
我們在需要的時候,這些人站出來,來承擔了相應的(責任),他們用低薪,用各個方面做了犧牲,為我們教育事業發展為孩子念書。雖然這個質量可能有一點影響,但是畢竟念跟不念完全不一樣。現在我們有條件做清退的時候,還是要照顧他們的利益。
主持人:
剛才我們說到“無情的政策”應當“有情的反映在人的身上”,但是像王政明老師這樣的情況,他就是被“一刀切”了,像面對這樣的老師的時候,應當怎么樣去面對他?
白巖松:
其實我剛才說的第二句話“一個非常美好的理想在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尊重現實”,尤其在過渡的時期。
王政明老師一輩子,1958年創辦了那所小學,培養出了80多名大學生。一個村子里頭,爺爺輩的,爸爸輩的,到第三代都是他的學生。但是他在80年代錯過了一次轉正的機會,因為被別人動了手腳。等到1985年缺老師又把他重新請回來的時候,工齡只能從這一年開始算起,1958一直到1985年這一段時間的事全了了。
面對這樣的老人最后被清退,拿走的800塊錢的補償的時候,你當然覺得我們應該多做一些。所以這個時候,首先這個理想,我們2006年確定的對將近45萬的代課教師要清退,這個大的方向對不對?當然對。對在哪兒呢?我們當然要提高我們的教師的水準,農村的教學質量必須要提升,這種大方向是一點沒錯的。但是在現實中的時候,你要知道,清退掉了代課教師之后,是不是好的教師就立即能夠補充上來,他能夠待多久?
現在面臨的幾個大問題是,第一個,在貧困的邊遠的學校里頭,第一招聘很難,你要招聘正式的公辦的教師很難,招聘就難。第二個,穩定性差,招聘來了沒兩天條件覺得一般,又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