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08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已經于10月20日發布。與2007年相比,今年的考試大綱發生了重大變化。那么,2008年考試大綱究竟變在哪里?這些變化反映了命題的何種趨勢?記者采訪了公務員考試研究專家、考試學博士王文成先生。
變化一
注重考素質、考能力
2007年《大綱》明確指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測查報考者從事公務員職業必須具備的潛能”。而2008年《大綱》則明確指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無論在心理學還是在考試學中,潛能、能力、素質、技能等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是什么呢?人事部印發《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準框架(試行)》指出,政治鑒別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創新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是公務員必須具備的9種能力要素。從大綱所舉例題看,命題在“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技術指導內,體現了上述9個方面的能力要素。
變化二
加大科學素質考查力度
2008年《大綱》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加大了對公務員必備科學素質的考查力度。中組部、人事部等共同制定的《2006年~2010年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實施工作方案》明確指出,“在黨政領導干部、國有企業負責人公開選拔考試大綱和題庫中,進一步豐富與提高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具體內容”,“要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強化對科學素質的測查”。在2008年《大綱》所舉的例題中,言語理解與表達、類比推理、邏輯判斷三個部分有4道例題取材于科技常識,從解題過程來看,都涉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的運用。這說明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加大了對考生科學素質的測查力度,是今后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命題的方向,建議考生在備考中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注重科學素質的積累。
變化三
既考“理解”又考“表達”
2007年《大綱》指出,言語理解與表達“著重考查報考者對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2008年《大綱》則為“主要測查應試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準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顯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達,正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的必然要求。從《大綱》中該部分所舉例題來看,測查目標直指表達,改變了以往考試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重理解、輕表達的傾向。從命題形式上,除了《大綱》例題所采用的考查方式外,挑選病句、歧義句辨別等題型也是考查應試者表達言語表達能力的較好題型。選詞填空從含量到具體題目選項設置都發生了變化,除了考查詞義與語境的匹配性外,又增加了兩個詞語之間的相關性考查,形成了復合難度。
變化四
從重計算到重技能
數量關系部分的題型題量基本沒有變化,但2008年《大綱》對數量關系部分的測查目標明確為把握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的技能。2007年“重點測查報考者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計算和判斷推理的能力”,2008年變為了“主要測查應試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問題的技能”,而且把這種技能具體到了數字和數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強化關系分析與解決而弱化高難度運算的命題取向,要求應試者不單要重視運算,而且要把對關系的理解、分析作為運算的前提。
變化五
類比推理難度增大
從2008年《大綱》中例題來看,類比推理部分除了注重考查科技常識外,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題型。這種題型要求應試者判斷題目所給的要素之間及其分組后組內要素間、組間的聯系,較好地貫徹了2008年《大綱》中判斷推理部分“主要測查應試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的思想,難度明顯增加。
變化六
邏輯判斷強調實際運用
作為定義判斷重點、難點的主陣地,邏輯判斷的變化通過例題反映出來。該類題型有三個特點:一是給出一個方向,即主要測查應試者的科學素質,如果對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不了解,作答過程會用時較長;二是較好地體現了新《大綱》對判斷推理部分的要求,即測查的內容“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能力要求比以往更具體;三是注重運用邏輯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變化七
資料分析突出綜合理解
資料分析在2007年的考試要求為“著重考查應試者對數據性、統計性資料進行分析推理的能力”,2008年則變為“主要測查應試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形、表格等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第一次提出了需要測查綜合理解能力。這一變化改變了資料分析以往重運算、輕分析的命題傾向,從《大綱》所舉例題上看,要求考生在作答時首重理解,找出有效數據,次重分析,找出數據之間的關系,再重運算,找出試題答案。 (記者:辛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