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10日訊 進入小康社會,是一代杭州人的夢想,而實際上,我們現在所處的杭州,已經是一個基本實現小康的城市。
昨日,杭州市統計局發布消息,根據2005年《浙江全面小康社會評價指標體系》及測評方法,市統計局對2006年杭州市全面建設小康進程進行了測算,結果表明:2006年杭州已基本實現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93.58%。但要完全實現小康,尚有6個指標亟待解決。
去年在近三年中發展最快
據了解,《浙江全面小康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由經濟發展、社會事業、人民生活、社會和諧和生態環境5個方面24項指標構成。
經測算,2006年杭州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實現程度為93.58%,其中市區實現程度為92.89%,分別超過基本實現全面小康(90%)3.58和2.89個百分點,是近三年以來提高最快的一年。
“經濟發展”領先“生活”和“生態”
在這5個方面中,杭州的“經濟發展”領域已領先進入全面小康的新階段,該領域的4項指標全部達到(超過)全面小康的目標;而“社會事業”“社會和諧”領域發展基本同步,都高于全市實現小康的平均程度,接近全面小康的標準;“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落后于上述三方面的發展,其中生態環境方面離全面小康目標最遠,差距最大。
從24項測評指標看,全市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已達到指標要求的有15項,基本實現小康的指標有4項,其余5項實現程度離全面小康的目標值尚有一定差距。
周邊七區、縣(市)“小康”尚有距離
測評結果顯示,蕭山、余杭區及五縣(市)中,實現全面小康水平最高、進程最快的是余杭區。而富陽、蕭山、桐廬、臨安實現程度也都達到了80%以上。想對應的,進程最低的是淳安縣,實現程度不到75%。
與全市相比,七區、縣(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離基本實現全面小康標準尚存不同程度的差距。
最富的蕭山并非最“小康”
在區、縣(市)中,經濟最發達的蕭山區,小康實現程度并不突出,僅位居第三。在指標的五大領域中,“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兩大領域均位居第一,但“生態環境”居最末位。
另外,余杭區最薄弱的是“社會保險覆蓋率”、“每萬人擁有律師數”實現程度低于45%;桐廬縣薄弱點在R&D經費占GDP比重”、“社會保險覆蓋率”2項指標上;淳安縣有12項指標實現程度為全市最低水平;建德市較為薄弱的環節是“經濟發展”領域;富陽市5項指標實現程度相對較低;臨安市的“社會保險覆蓋率”、“社區(村)依法自治達標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率”、“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項指標實現程度為全市最低。
六項指標杭州還需加速跑
從杭州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分析,以杭州小康實現程度和現狀及潛力來看,2007年,杭州市能夠實現全面小康的指標將由2006年的15項增至17項。但還有以下6項指標,制約杭州實現全面小康。
平均受教育年限還需6年
小康標準:平均10年受教育年限。而根據2006年,5‰人口抽樣調查推算的全市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83年,實現程度為88.3%,離全面小康目標差11.7個百分點。按2006年提高0.2年測算,要達到小康標準,還需近6年左右。
社保覆蓋率實現程度最低
小康標準:全市社會保險覆蓋率綜合測算為90%。2006年,全市社會保險覆蓋率綜合測算為51.2%,實現程度為56.9%,在24項測評指標中實現程度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