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似乎特別喜歡網絡調查,政治大事且不說,許多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雞零狗碎的事情,也堂而皇之地在網站搞專門調查。我朋友對此的評價是:山姆大叔吃飽了撐的。說時,他拍了拍自己日漸腆起的肚子。
我拂了拂自己稀疏的頭發,說:且慢,吃飽了撐的?那只是溫飽水平;吃飽了不撐,講營養、口味,這是小康;人家美國人早已進入富裕階段,關心的不再是肚子,而是腦子。
朋友問:此話怎講?
我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中國古人吃飽了關心的是道德完善,肚子飽了,關心的是腸子——怎樣有一幅好心腸。美國人關心的焦點從腸子再往上,就是腦子——很多人關心人為什么活,有什么意義,人生的價值是什么。
我給朋友舉出了兩個例子。
2002年1月13日,一位普通的船員、《老人與海》主人公桑提亞哥的人物原型——104歲的格雷戈里奧?富恩斯特在家中壽終正寢。美國網站掛出調查的帖子,大意是說海明威什么都有了,卻用獵槍結束了自己62歲的生命;而他的一位朋友——一個靠出海打魚為生的漁夫卻悠然地頤養天年,選擇了活著。海明威的墓碑還空著,請網民把自己的答案寫出來,主辦者將把最佳答案鐫刻在墓碑上。結果問卷貼出后,每家網站日均得到回復400多條。
2004年,梭羅博物館在互聯網上搞了這樣一個測試,題目是:你認為亨利?梭羅的一生很糟糕嗎?到5月6日(梭羅逝世紀念日),共有467432人參加了測試,92.3%的人點擊了“否”。許多接受采訪的網民都認為梭羅干自己喜歡干的事,在簡單而寧靜的生活中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他的一生是讓人羨慕的。
朋友陷入沉思之中。他說:我們中國人有參與的熱情,但關心人生的似乎很少。我印象中網絡上有對國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對人生意義的探討幾乎沒有。
我想起去年的網絡上“曬工資”,這些曬族關心的主要是生活,在和別人的對比中,或洋洋自得,或惆悵失望,甚至義憤填膺。我對朋友說:就如去年的曬族,他們曬的是工資、身份、地位。中國人曬生活,美國人曬人生。
朋友笑了,說:畢竟我們剛進入小康,提高生活質量是首要的,等我們肚子問題解決了,自然也會關心腦子。
我說:肚子和腦子在同一個身體,不分高低先后,我們在填肚子時,想想腦子問題也很必要。就如梭羅,更關心的是腦子。
朋友說:我相信關于人生的網絡調查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很多。
我說:但愿。(王清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