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的窮人被迫吃樹葉充饑
美國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2月31日發表文章,題目是“為何廉價糧食時代已經結束”,文章摘要如下。
2006年,世界糧食價格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各種跡象表明,糧價會繼續上漲。專家說,廉價糧食時代已結束,我們將不得不適應這種局面。
30多年來,兩個主要趨勢一直推動著糧價快速上漲。一是印度和中國的越來越富有的消費者不僅消費更多的糧食,而且消費更多的肉類。動物需要用糧食喂養。二是更多的農產品被用于制造生物燃料,而不是供人們食用。
與此同時,全世界的谷物和奶制品儲量在減少,從而使市場感到不安,導致糧價起伏不定。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喬基姆·馮·布朗說:“世界糧食系統遇到了麻煩。15年來,這種局面并沒有像現在這樣令人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糧農組織在警告人們注意把過多的糧食用于制造燃料的危險,中國政府也在禁止興建使用玉米或其他基本糧食的生物燃料提煉廠。
一些分析家估計,美國的谷物農作物2007年有多達30%用于生產乙醇,是2006年的兩倍。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預測,如果全世界堅持執行當前的生物燃料擴展計劃,玉米價格到2020年會上漲26%,含油種子價格會上漲18%。如果政府加倍努力生產這種能源,預計玉米價格會在12年的時間里上漲72%,含油種子價格上漲44%。
誰受的影響最大?誰會從中受益?
通常,受損失最大的是發展中國家的最貧困者,因為糧食開支在他們日常開銷中的比例大于富人。例如,孟加拉國的一個家庭每天的生活費為5美元,其中3美元用于購買糧食。最近幾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了50%,在這個家庭的預算中就多占了1.5美元。
甚至農民都不能幸免。總體上看,發展中國家的小農購買的糧食多于出售的糧食,因此,他們也受損失。從漲價中受益的農民寥寥無幾。
受益的是富國的大農場主:2000年以來,美國玉米農場主的玉米售價上漲了50%。印度、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其他糧食凈出口國也因價格上漲而受益。新西蘭等主要奶制品生產國也隨著亞洲的牛奶、奶酪價格的上漲增加了收入。因此,雖然人們普遍預測新西蘭的房地產價格會疲軟,但是放牧用的農村土地的價格會繼續上升。
隨著農場主轉而生產高收益的農作物,市場力量會糾正這種局面嗎?
不會像人們預料的那樣快,盡管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者歐盟已經中止了土地“休耕”計劃。
谷物價格被認為是缺乏彈性的,也就是說,10%的漲價幅度往往只會促使供給增加一兩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糧食市場與燃料市場有重疊。農民現在可把他們的玉米、棕櫚果等賣給生物柴油提煉廠。因此,棕櫚油的價格現在不是由食用油市場決定,而是由燃料市場決定。 (本文來源:新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