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危機來襲 各國新政難以真正治本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4 月 29 日 |
|
全球糧食市場供應偏緊正在推動糧食價格近期不斷創下新高,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抑制出口的新政策以緩解自身糧食緊張局面。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新政策難以治本,對于降低全球糧食價格并無太多幫助。
國際糧食供給持續偏緊
12月17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迪烏夫在羅馬指出,由于供應和需求因素的共同作用,加上糧價、油價高漲,世界面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危機”。他呼吁,世界各國立即采取措施應對糧食危機。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洪澇、干旱等災害導致重要產糧區產量下降,諸如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歐洲等小麥主要產區因為干旱而導致小麥減產;而中亞國家今年受干旱的影響,糧食基本絕收,一些國家已面臨著大饑荒的威脅,諸如塔吉克斯坦今年缺糧200萬噸,1200萬人面臨饑餓。在需求方面,由于世界人口不斷增長,以及滿足生物能源的需求持續上升,正在消耗大量的糧食。
按照中國糧食統計的分類,所謂“糧食”包括谷物、豆類和薯類,而“谷物”又包括稻谷、小麥和玉米。美國農業部日前預測,2007-2008年度,全球小麥產量將為6.02億噸,而消費量將達到6.17億噸。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迪烏夫更是指出當前事態的嚴重性:近一年來國際小麥價格上漲了52%,達到歷史最高的每噸130美元。與此同時,全球小麥的儲備今年減少了11%,創下近3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僅夠全球人口12周的消費;而全球玉米的儲備也僅夠世界人口8周的消費。
但是,各國政府主要以減少出口量來應對這場“糧食危機”。俄羅斯政府與主要生產商簽署凍結食品價格協議,向有關生產企業提供財政補貼,并宣布對小麥出口加征10%關稅,對大麥出口加征30%的關稅;世界主要農產品供應大國阿根廷,目前已經調高主要農產品的出口關稅,其中大豆的出口關稅從原先的27.5%提高到35%,玉米的出口關稅則從20%提高至25%,并暫停小麥出口登記業務。
國內糧價將繼續上漲
與前述國家一樣,中國也采取了間接控制糧食出口的方式。日前,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稱,自12月20日起取消小麥、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糧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稅。
國家商務部近期公布的中國進出口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1-10月,中國農產品出口金額288.3億美元,同比金額增長17.4%。其中,谷物出口金額今年前10個月同比增長高達120%。在進口方面,2007年1-10月,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325.8億美元,同比金額增長22.6%。
申銀萬國研究員趙金厚向記者表示,“中國糧食出口量并不大,取消糧食出口退稅或許對抑制國內糧食價格上漲會有一點點作用,但不是根本性的。”他表示,目前影響中國糧食價格波動的主要有三個因素:供求變化、政府調控和國際市場聯動。從長期看,中國“人多地少”的現實使得糧食供求依然較為脆弱。
趙金厚指出,中國政府對糧食價格波動的關注度和調控力度要遠遠高于一般工業產品。通過“托市收購”、“拍賣拋售”、價格管制等舉措調控糧食市場價格,并成為影響中國糧食階段性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穩定糧食生產,政府可以調控糧食價格的適度上漲,但短期上漲過快,政府的反向調控又使得糧食價格得到平滑。趙金厚認為,上述調控的結果將是糧食價格穩中有升,平均上漲幅度約10%-15%。
上海大印石油投資公司王偉波持有同樣觀點,他認為,糧食種植及銷售環節的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仍難以改觀的情況下,國內糧食價格中長期來看仍會繼續上漲。
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則持有不同看法。12月20日她表示,近期國內市場小麥和玉米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季節性需求增加所致。我國目前正值小麥銷售和面粉加工旺季,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帶動了面粉出口增加,同時玉米價格上漲也使小麥用于飼料的數量增加,因此近期小麥銷售數量增加較多。 |
來源: 證券時報 |
|
相關文章: |
|
圖片新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