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增長與保障就業,如何找到平衡點
“政府政策在保障,看不見的手也在發揮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說,漲薪將是一個整體性的長期趨勢。目前工人的實際工資仍偏低,尤其農民工的工資水平多年增長有限。28歲的周躍躍來自四川,到福州打工11年了。現在每月收入2000元,卻從未想過進電影院、唱KTV。房租最近從每月160元漲到200元,水電煤氣、柴米油鹽等衣食出行,每月又要1500元。“孩子剛滿周歲,日子過得緊緊張張,盼著收入能再增加。”
對于企業而言,漲薪則是一大挑戰。
山東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善峰說,中小企業和部分低收入行業是主要影響對象。
企業也在用各種辦法消化這部分成本。李先勇在廣東東莞厚街擁有一家箱包廠,廠里有210個工人,“撐”過了匯率、原材料等漲價的壓力,又“扛”過國際金融危機,現在訂單充足。去年開始就將工人基本工資提高到1200元,高于最低工資標準,今年開年他又將工資漲到1500元。
利潤怎么保障?一方面,他穩定了一批技術過硬的熟練工人,訂單從過去中低檔過渡到中高檔產品,利潤也同步增長。另一個辦法就是“讓工人自己給自己漲工資”:能不能8個人做10個人的事?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說,工資上漲的作用是雙面的,在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工資上漲,也會使一部分勞動力得不到就業,有可能會使實際的失業率上升。
根據人口結構測算,今后一個時期,全國每年需要就業的城鎮勞動力超過2400萬人,而經濟在正常增長條件下,就業崗位每年只能安排1200萬個左右,同時還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需要轉移,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相當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