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2010年中國改革研究報告——《第二次轉型 處在十字路口的發展方式轉變》在京發布。該研究報告指出,第二次轉型是中國后30年改革發展的大判斷、大思路、大戰略,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后危機時代中國發展需要直面“三大終結”:出口導向模式必將終結、投資主導模式必將終結、以GDP為中心的增長主義必將終結。
他同時指出,第二次轉型的核心主題是“公平與可持續發展”。包含四層含義:消費、創新、綠色、公平。而第二次轉型需要跨越“五個坎”:一是消費主導時代的轉型與變革;二是城市化時代的轉型與變革;三是城鄉一體化時代的轉型與變革;四是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的轉型與變革;五是低碳經濟時代的轉型與變革。
遲福林院長認為,從現實和趨勢看,“十二五”是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五年,也是第二次轉型啟動的五年。第二次轉型相當多的任務都需要在“十二五”改革中破題。中國在這次反危機中啟動消費主要靠臨時的政策,國內消費可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并未建立起來。“十二五”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逐步淡出是一個客觀趨勢。
遲院長指出,在出口導向模式不可持續、投資主導不可持續的特定背景下,“十二五”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唯一的出路在于加快推進相關改革,擴大居民消費,構建消費大國。有的專家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消費大國。但是,當前中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相當有限。2008年,中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45.7%,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在70%以上,中等國家一般是60%。
他認為,如果“十二五”能夠在形成有利于擴大消費的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重要突破,未來10年,居民消費率將從當前的35%左右提高到50%-55%,消費率從不足50%提高到60%-65%,使得消費成為經濟內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發展門戶網 王振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