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回首2009年中國鋼鐵業走過的路,一度因金融危機落入“冰點”,而后在國家經濟刺激計劃效應的帶動下,“逆勢而動”,由減產到復產再到增產,令人驚訝地連創粗鋼日產水平的歷史新高,這到底令人喜,還是令人憂?
這一年里,國內鋼價起起落落已有幾個來回,但高庫存狀況卻始終如影隨形,直接抑制著鋼鐵企業的盈利水平。完不成的“去庫存化”,其背后凸顯的是鋼鐵業產能的困局,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產能多少的數量問題,而是一個結構問題。
危機中的“歷史新高”
2009年在全球鋼產量同比大幅下降的同時,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卻是不降反升,尤其是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日產鋼水平更是連創歷史新高。
全球礦業巨頭在市場報告中視之為“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復蘇的積極信號”。但在國內,業界人士和市場研究人員對之的評價要復雜得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說,今年前8個月,全球除中國以外的鋼產量同比減少1.86億噸,下降32.4%,而中國卻增加了1828萬噸,同比增長5.2%。今年上半年,國內鋼鐵業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拉動下,逐步走出低谷,呈現出產量增長、價格回升、效益向好的態勢。但是,產能超需求釋放,導致鋼材供大于求,庫存增加,鋼價劇烈震蕩。
據統計,今年9月份全國平均日產鋼達169萬噸,已成為一個歷史高點,相當于年產鋼6.17億噸的水平,產能利用率已相當可觀。到10月份,日產鋼水平雖略有下降,但依然處于歷史高位。前10個月,國內粗鋼總產量已達4.7億噸,同比增長10%以上。
據中鋼協估算,如果四季度按企業正常的檢修安排來排產,全年鋼產量可達5.5億噸左右,比去年凈增5000萬噸左右。中鋼協名譽會長吳溪淳認為,如果四季度平均日產鋼維持9月份水平不降,進出口持平,則全年鋼的表觀消費量將比去年增加1.2億噸,初步估算將過剩2000多萬噸,將給明年上半年的市場增加很大的壓力。
“高庫存”帶來的痛苦震蕩
本來,經歷了去年下半年危機爆發期急劇減產的中國鋼鐵業,在初步完成了一輪“去庫存化”之后,可以輕裝上陣,在國家刺激經濟一攬子政策的帶動下,迎來行業的溫和回升,并且在宏觀經濟企穩向上之后,進一步延續回升的勢頭。但迫不及待的產能過度釋放,使得鋼鐵業只能在反復震蕩中被動調整。
據市場研究人士回顧,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鋼鐵業去年下半年連續4個月鋼產量負增長,消化了大量的社會庫存和鋼廠庫存,使鋼材價格從去年11月下半月開始連續10周回升,到今年2月初,鋼材價格指數從此前的最低價位回升了7%以上,3月份粗鋼日產水平達到145.48萬噸后,鋼價再次重返下降通道。
今年二季度,國內大批新開工項目啟動,固定資產投資迅猛增長。從5月份開始,鋼價返回上升通道,連續3個月上漲,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點。之后又開始大幅回落,出現暴漲暴跌的大幅震蕩走勢,螺紋鋼、中板和冷熱板卷價格一度深跌12%至25%。
“我的鋼鐵”資訊機構研究中心負責人俞連貴說,由高產量帶來的高庫存,始終是今年鋼材市場的關鍵制約因素。國內鋼廠只要“熬到了盈利臨界窗口”,首位的沖動就是復產、擴產。再加上今年出口大幅下降,進口上升,國內可供消費的鋼資源量更為放大。
相關數據顯示,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份國內鋼資源量增長17.9%,7月份增長高達32%以上,8月份增幅更是高達46%以上。今年下半年,上海等地的鋼材市場一度曾出現庫存高漲現象,雖然剛性需求依然存在,但市場資源入遠大于出,給人的感覺是只進不出,鋼材都堆不下了。
如何從鋼鐵大國轉向鋼鐵強國
從2009年中國鋼鐵業起起落落的運行軌跡來看,歸于一點,就是產能困局如何破解。由即期市場視之,是一個產能嚴重過剩的數量問題;但從長遠而言,卻是一個遠為復雜的產能結構優化的戰略問題。客觀而言,中國鋼鐵業只有優化產能結構,才能與中國宏觀經濟調結構的長期趨勢相吻合。
“我的鋼鐵”資訊機構首席分析師賈良群對記者說,產能問題“永遠是一個市場的問題”。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還有專家認為中國年產鋼1億噸就足夠了,“哪會想到如今年產鋼的規模已直追6億噸,上了多少個億噸級臺階啊”。從中國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來看,鋼鐵業依然有增長的空間。所以去產能化是一個階段性命題,而產能上的調結構卻是一個長期命題。
國家相關部門已把鋼鐵業列為抑制產能過剩的重點行業,明確要求,在減少或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通過淘汰落后、聯合重組和城市鋼廠搬遷,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不再核準和支持單純新建、擴建產能的鋼鐵項目。有關淘汰鋼鐵落后產能及推進產業重組的具體政策措施也在加緊制訂和完善之中。
吳溪淳說,去年中國產鋼量已超過了世界產鋼量排名第二位至第九位的日本、美國等8個國家產鋼量之和。今后中國鋼鐵業的競爭力應該體現在與國外鋼企爭奪國內高附加值鋼材市場的占有率上。
吳溪淳表示,中國要從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必須具備四個顯著標志:一是要有較強的技術和管理創新能力,這種能力最終要體現在產品的競爭力上;二是占主體地位的鋼鐵生產方式要實現現代化,主流鋼鐵企業應成為實行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企業;三是布局合理,物流成本低,資源配置效率高,能夠有效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四是產業集中度較高,市場調控能力強,能夠與上游原料供應商和下游用戶企業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據新華社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