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
●刺激經濟政策不可能只帶來100%回報而不付出代價,但要努力減少不必要代價
●低潮期產能過剩較多,與需求不足尤其是投資體制缺陷有關,非“4萬億”所致
●不能用壓投資特別是壓民生性、公共消費性投資的辦法來提高消費率
●目前經濟增長加速度較快,要穩定政策取向,又要控制節奏,防止透支未來
-如何看待“保8”的代價
在經濟增長和物價上漲間找到市場能容忍、資源環境能承受的合理均衡
記者:有觀點指出,為實現保增長目標,一年來投放過多貨幣,造成通脹預期;并視之為“保8”付出的代價。您怎么看這一觀點?
陳東琪:這一年來,中央出臺一攬子刺激經濟政策措施,推出4萬億投資計劃,其作用逐漸顯現出來,總體經濟實現全面回升,全國上下都認可,國際評價也很高。如果中央不采取這些措施,我國經濟就可能出現嚴重衰退,目前這種好勢頭就要在市場疲軟、經濟蕭條幾年以后才能出現。
任何一項政策措施不可能只帶來100%的回報而不付出代價,“沒有免費的午餐”,宏觀調控實際情況也如此。“保8”也好,實施“4萬億”也好,目的是盡快扭轉經濟下滑趨勢,這是政策“預期收益”。為了獲取這些收益,不得不付出一定代價。貨幣、信貸增加,市場流動性增加,物價就會上漲,這有一定的相關性。要經濟增長、不要價格上漲,很理想,但不現實。科學調控要努力達到的目的,是在經濟增長和物價上漲間找到一個市場能容忍、資源環境能承受的合理均衡。
當然,如果經濟增長以質量下降、能耗更高、環境惡化為代價,那么這個增長就沒意義,就不能要。目前投資中存在的質量和安全問題,是長久以來想解決但仍未解決的公共投資體制缺陷所致,解決的根本途徑是推進投資體制改革,而不是放棄4萬億大單。
-別把板子打在“4萬億”上
目前我國部分行業存在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但這同4萬億投資并沒有必然聯系
記者:有人說,4萬億投資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產能過剩。您認為當前產能過剩的表現和原因是什么?
陳東琪:從最優模型看,產能利用率達到100%最好,產能多大,生產多少,最后消費多少。但理論與實際有一定差異,現實中,產能、供給與消費之間常存在“剩余”。迄今還沒有一個科學標準來嚴格界定“產能多大是過剩”,人們常講的“產能過剩”大多是一個感覺性判斷。以鋼鐵為例,目前靜態產能6.6億噸,實際供給5.2億噸,表觀消費5億噸,靜態產能和消費之間有1.6億噸差額,但不能說1.6億噸都是過剩產能,其中有一部分是“剩”而不“過”,因為市場需求隨時都在發生變化,保持一定的剩余產能很正常。
由于產能形成需要時間,經濟低潮期的部分新產能不是在低潮期而是在高潮期形成的,低潮期的行業需求較少,產能剩余較多。目前鋼鐵剩余較大,與4萬億投資沒有必然聯系,而是由于一方面經濟高潮期企業因缺乏周期規律認識而盲目擴大鋼鐵產能,另一方面經濟低潮期國內外鋼鐵需求急劇收縮造成的。
從今年公共投資計劃實施情況來看,大多數資金用在災后重建、“鐵公機”等基礎設施領域,它們事實上消化了很大一部分“剩余的”鋼材產能,怎么能說是4萬億投資導致的呢?其實,低潮期產能過剩較多,既與投資周期低潮期的需求不足有關,更與投資體制缺陷有關,不能把板子打在4萬億投資計劃上。
-加大投資與促進消費不矛盾
消費與投資,絕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要想促進消費,就要加大對消費資料生產的投資
記者:年初至今,政府投資力度很大,成為保增長的主動力;與之相比,消費貢獻率略小些。擴大消費的路該怎么走?
陳東琪:消費率高低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這三個指標的相對增長速度決定,不能只看投資增長速度。從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長7.7%的貢獻看,投資貢獻7.3個百分點,消費貢獻4個百分點,凈出口貢獻-3.6個百分點。與投資貢獻相比,消費貢獻較小,但從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三大指標對比看,消費貢獻是提高的。
今年以來的消費貢獻較小,投資貢獻較大,不是因為消費增長不快,而是因為投資增長更快。其重要原因是形成公共消費能力的建設投資增加很快,鐵路、公路、地鐵、城軌修得多了,醫院大樓、養老院和學校蓋得多了。這些投資不但需要而且迫切需要,與用于出口的投資相比,這些投資更能直接體現改善民生。我們在判斷投資和消費關系時,不能有此消彼長的思維,不能用壓投資特別是壓民生性、公共消費性投資的辦法來提高消費率。
當然,增加直接消費非常重要。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央先后實施的相關政策措施,刺激了家電、汽車和相關消費品市場,形成新的消費浪潮。在全球經濟衰退中,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左右,高于前30年的年均增長水平,表明我國刺激消費的政策效果很明顯。
今后進一步促進消費,就要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增加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全民社保建設,消除居民后顧之憂,還要發展消費金融,提高信用消費水平,加大對消費者和低收入者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