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既避免通貨膨脹的惡果,又盡早出現全面回暖?
雖然,我們眼前并不存在通貨膨脹的危險,但市場上對流動性過剩的擔憂一直沒有消除。今年上半年,國內銀行新增信貸規模達到7.5萬億人民幣,相當于前兩年的信貸總和。可進入7月份,信貸規模又急劇縮小到3559億元,股市因此一度暴跌。但據央行今天發布的數據,8月新增信貸超過了4100億元,這個數據給我們傳遞出了什么樣的信息?今天我們也就此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
記者:“你怎么看現在8月份出來的新增數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信貸數字,我們目前看4104億,這個當月的信貸投放數字是超過市場的預期的平均水平,而且比7月份有明顯的上升,7月份這3550億,目前這個數字,我們說是三個高于,高于市場預期水平,高于去年的同期水平,明顯高于,也高于歷史的平均水平。所以這說明呢,就說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依然得以堅持。”
作為全球經濟走向復蘇的最大希望,中國的宏觀經濟表現也受到了國際投行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全球出現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下,中國能不能既避免通貨膨脹的惡果,又盡早出現全面回暖?這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世界經濟的前途和命運。我們再來聽聽他們的分析。
美林證券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所有實體經濟的數據應該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首先我們來看工業增長數據,上個月是10.8,到了8月份就變成了12.3,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跳躍,而且更重要的是,12.3是高于市場的預測,第二個數據比較重要,當然是新增貸款了,一,兩個星期以前,曾經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的人認為就是八月份的新增貸款只有兩千多億左右,后來是到三千多億,最后這個數字是變成了4100億,說明現在的貨幣政策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寬松的。”
記者:“近兩個多月以來,豬肉與雞蛋的價格持續上漲,CPI數據降幅收窄,對此,您怎么看?”
陸挺:“按照現在這樣一個態勢,我們認為可能會在今年十一月份,或者十二月份的時候,CPI就是中國消費者指數的漲幅,最起碼同比會是增長而不是下降,實際上我們今年從上半年一直到七月份,(CPI)同比數據是下降的,而且一直實際上是負的,但這并不表明中國屬于通縮的一個狀態,但是是不是就一定處于一個很嚴重的通脹的區間,我覺得也不一定是,我們看明年的話,我們預測全年的通脹水平在2.5左右,應該說還是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實際上應該說全球經濟的回暖,還是剛剛處于一個初期階段。”
記者:“8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出口及進口環比增長分別為2.3%、3.4%和1%,那么這組數據是不是表明我國出口企穩回暖之勢已經確立。”
陸挺:“可以看到在七月份的時候,出口實際上是同比下降了23%,到了8月份下降了19%,這里面應該說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增幅,從負23到負19的話,是比較明顯的一個改善,另外一方面有很多各種各樣渠道的消息,就是出口的確在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