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看,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和一攬子計劃是符合中國實際的,也是及時的、有力的、有效的。但是,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世界經濟前景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外需下滑的壓力仍然很大;擴大內需在短期內受到多方面制約,一些行業、企業經營仍然困難,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應會遞減,一些著眼長遠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時間。因此,我們不能也不會在不適當的條件下改變政策方向。我們將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并不斷豐富和完善一攬子計劃,及時發現和解決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同時,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脹在內的各種潛在風險,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女士們,先生們:
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中國也不例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我們政策的著力點不僅在于克服短期困難,更要著眼于長遠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制約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全面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全面增強經濟、社會的整體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我們要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內需、特別是最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抵御外部風險的必由之路。必須大力調整內需外需結構,不斷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特別要提高消費在內需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費預期,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兼并重組,防止重復建設。我們要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結構調整的關鍵環節,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任務,作為促進供需平衡增長的重要結合點。把發展服務業與調整需求結構結合起來,與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與擴大就業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水平。
我們要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根本動力,更加注重構建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要全面提升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與活力,關鍵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當前的重要任務是: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繼續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堅定不移地深入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努力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我們要把科技創新作為重要支撐,更加注重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戰勝當前這場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必須更加注重利用科學技術尋求突破,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發展,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一方面要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重點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第三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等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努力占領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另一方面,要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幅提升農業、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的現代化水平。
我們要把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推動城鎮化作為戰略重點,更加注重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既是支撐中國經濟長期較快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重點。既是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回旋余地所在,更是中國經濟和社會自我改造的偉大工程。要始終不渝地做好“三農”工作,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協調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統籌考慮人口集聚、土地集約、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等因素,積極穩妥地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為經濟的持久發展開拓新的空間。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加快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
我們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發展社會事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根本目的是實現強國與富民的統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讓人民群眾過上好生活。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抓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障體系,擴大覆蓋面,提高統籌層級和保障水平;全面發展教育、醫藥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均等化。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