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落戶”可靈活制定
我國的戶籍體制改革幾年前已先行在中小城市放開,但是對于諸如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目前依然實行人口指標控制的戶籍管理政策。
北京市國土局局長魏成林曾在去年年底表示,北京市16400平方公里國土資源中,能夠利用開發的平原約6000平方公里,能容納1800萬人口,而目前北京市人口數已經達到1633萬,并以每年40萬至50萬的速度增長,北京市人口已接近極限。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況偉大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北京市的城市規模已經非常大,再增加人口對經濟發展有影響,因為城市擴大之后,就不能再發揮出大城市的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這項政策(指“購房落戶”)在北京推出非常困難。如果考慮制定這項政策,設定的門檻也必定是非常高的。”
人口過快地流入以及人口總規模的快速膨脹,必然給北京的環境和資源帶來壓力,也給就業、交通、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以及教育、衛生、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等各項基礎設施帶來較大壓力。
楊開忠教授對此卻比較樂觀,他認為,“購房落戶”政策重在拉動住房消費,但并不是“孤立”的房地產政策,這項政策應與人口、社會管理政策相協調、配套;更重要的,應根據不同城市的具體情況精心測算來設置準入條件。如果人口膨脹得太厲害,可以提高準入條件,就能避免人口的過度膨脹。
楊開忠教授針對北京市的現實情況,設想了“購房落戶”三項準入條件:首先,在北京市購買單套房產在規定金額以上,學歷在本科以上,在北京市常住年限達到兩年以上的外地居民,購買單套房產可解決一個戶口;其次,個人購房款達到房產總價50%以上的外地購房者,方可落戶;第三,通過“購房落戶”政策獲得的居民戶口實行與一般居民戶口的區別管理,居住一定年限后方可轉為一般居民戶口。
“‘購房落戶’政策不應是長期的、持續性政策,政府可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適時進行調整。”楊開忠教授補充說。
北京能否移植經驗
目前,“購房落戶”政策已經為許多一線城市所采用,例如天津、山東省、杭州、廈門等地都實行了“購房落戶”政策。以杭州為例,2008年10月出臺的“購房落戶”政策有效拉動了當地住房市場消費。據媒體報道,杭州10月份成交最好的樓盤“東方郡”,購房者中外地人比例從3成上升到了5成。
在目前金融危機大背景下,為拉動房地產市場消費需求,全國不少城市對“購房落戶”政策情有獨鐘。但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對“購房落戶”政策卻似乎一直諱莫如深。
楊開忠教授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未來一段時期人口規模的增長不可避免。鼓勵“購房落戶”,通過政策引導優勢人才遷入,有利于改善人口結構。目前在北京出臺“購房落戶”政策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
楊開忠認為,首先,“外需”對北京市住房消費拉動效應明顯。相關統計數據表明,北京市購房者中的外省市購房者比例已接近40%。從具體購房類型看,外省市個人購房主要集中于90—120平方米的住宅,購房均價也明顯高于本地居民購房均價。外省市居民已成為北京市住房市場的生力軍,是啟動住房消費政策不能忽視的群體。
其次,住房保障規模擴大使得“外需”更重要。針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低迷,無論國家層面或是北京市政策,都強調了通過擴大住房保障供應規模來拉動內需。保障住房大規模供應在緩解北京市居民住房困難的同時,顯然將擠壓北京市居民購買商品住房的需求。這使得商品住房市場對“外需”的依賴進一步增強,如何有效吸引“外需”對促進北京市商品住房市場發展至關重要。
最后,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具有雙重拉動效應。一方面,房地產投資可帶動對水泥等建材的消費,還可以帶動就業。根據測算,每1萬平方米的房地產建設,就需要大約100名工人。另一方面,住房消費對家裝行業、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具有明顯帶動作用。根據測算,每銷售100元的住宅,可以帶動130-150元其他商品銷售,對于擴大內需非常有效。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