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翟志剛27日約16:30出艙 穿中國研制艙外服 -達沃斯論壇開幕 全球風險報告:四問題 不會全球性衰退 答問 -中美重啟航天合作 美取消對華火箭制裁 長征5號大火箭研發成功 -電監會人士透露近期將上調居民用電價格 銷售電價每度漲4-5分 -15個大城市液態奶抽檢全合格 商務部長:國產奶品銷售已恢復2/3 -歐盟擴大對我牛奶和奶制品進口禁令范圍 三元收購三鹿基本定調 -業界人士證實融資融券獲批準 個人投資者行為指引(全文/答問) -保爾森下跪懇求通過救市計劃 美最大銀行倒閉 匯豐全球裁員千人 -物價漲股市跌 國慶僅六成人愿意出游 中國富人擁亞太22.3%財富 -中國將加大對證券業等反洗錢檢查 完善法律 上半年12家機構違規
中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9 月 25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四、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與發展重點

    (一)優勢產品與優勢區域的確定

    1.優勢品種的確定。堅持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立足國內實現主要農產品的基本自給,努力擴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農產品出口份額,全面提升農業產業的發展質量,不斷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是新時期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的根本任務和優勢農產品品種確定的基本依據。為此,在上一輪規劃選定的品種基礎上,按照總體布局、重點建設的思路和既繼承又發展的原則,本規劃選擇確定16個品種。

    ———保留的品種。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甘蔗、蘋果、柑橘、生豬、奶牛等11個品種。這些品種國內消費需求量大,生產有潛力,是確保國內基本供給或具備較強出口優勢的主要農產品。

    ———調整的品種。包括肉牛、肉羊、出口水產品3個品種。其中,考慮到肉牛、肉羊2個品種在發展思路、重點和相關扶持政策上存在一定差異,本規劃將上一輪規劃中肉牛肉羊品種分開,作為兩個品種。針對斑點叉尾鮰和藻類出口勢頭強勁的實際情況,將其納入優勢出口水產品之列。

    ———新增的品種。包括馬鈴薯、天然橡膠2個品種。馬鈴薯既是增糧作物,又是增收作物,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天然橡膠是我國重要戰略物資,供需缺口逐年增大。考慮到這2個品種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本規劃將這2個品種納入規劃范圍。

    2.優勢區域的確定。經過五年的發展建設,絕大多數優勢區域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但也確有少部分縣的生產優勢有所減弱,有的甚至喪失。本規劃對上一輪規劃品種,根據其生產發展變化的實際情況,按照“大穩定、小調整和相對集中連片”的原則,對優勢區域重新進行確認和劃定,并細化到縣;對新增品種,按生產優勢選擇重點縣,劃定優勢區域。

    (二)16個優勢品種區域布局與發展重點

    1.水稻。水稻是我國口糧消費的主體,依靠國際市場調劑國內需求的余地極為有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國水稻已連續四年持續增產,目前產需基本平衡,但結構性矛盾突出。未來稻米消費將呈增長趨勢,受比較效益低、“雙改單”趨勢明顯、水田面積減少以及機械化水平低、良種良法不配套等因素制約,播種面積增加有限,單產提高難度較大,穩定供給壓力將長期存在。

    區域布局:著力建設東北平原、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3個優勢區。其中,東北平原水稻優勢區主要位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主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3個省的82個重點縣,著力發展優質粳稻;長江流域水稻優勢區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云貴高原丘陵平壩地區、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河南南部地區、鄱陽湖平原、沿淮和沿江平原與丘陵地區,主要包括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蘇10個省(市)的449個重點縣,著力穩定雙季稻面積,逐步擴大江淮粳稻生產,提高單季稻產量水平;東南沿海水稻優勢區主要位于杭嘉湖平原、閩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廣西及海南的平原地區,主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6個省(區、市)的208個重點縣,穩定水稻面積,著力發展優質高檔秈稻。

    主攻方向:立足國內生產,滿足消費需求,穩步發展粳稻,大力發展優質稻,不斷優化品種和品質結構,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一是穩定和擴大種植面積,加強稻田保護,穩定和增加雙季稻生產;二是加強優質水稻品種選育與推廣,規范發展輕簡栽培技術,加大病蟲害綜合防治力度,加快全程機械化進程,提高水稻單產和品質;三是加強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田間配套設施建設,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穩定提升生產能力;四是扶持龍頭企業,加快優勢區域稻米產業化步伐,打造世界稻米名優品牌,提高經濟效益。

    發展目標:到2015年,優勢區水稻面積穩定在4.4億畝左右,占全國的98%;產量占全國的比重達到99%。優質率達到80%,比2007年提高8個百分點。綠色、有機認證基地面積分別達到5000萬畝、500萬畝。發展水稻訂單種植1億畝以上,培育國家級稻米精品名牌20個左右。

    2.小麥。小麥是我國的基本口糧作物,在糧食安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突出。2004年以來,我國小麥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播種面積恢復增加,單產和總產持續快速增長,產需總體平衡。但是,我國優質專用品種比例偏低,高檔強筋小麥和弱筋小麥仍需從國際市場進口。隨著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加之受資源約束趨緊影響,確保小麥基本自給、滿足優質化需求難度依然較大。

    區域布局:著力建設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東北5個優勢區。其中,黃淮海小麥優勢區包括河北、山東、北京、天津全部,河南中北部、江蘇和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以及陜西關中地區,主要包括336個重點縣,著力發展優質強筋、中強筋和中筋小麥;長江中下游小麥優勢區包括江蘇、安徽兩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區,主要包括73個重點縣,著力發展優質弱筋和中筋小麥;西南小麥優勢區包括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等省(市),主要包括59個重點縣,著力發展優質中筋小麥;西北小麥優勢區包括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陜西北部及內蒙古河套土默川地區,主要包括74個重點縣,著力發展優質強筋、中筋小麥;東北小麥優勢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全部及內蒙古東部,主要包括16個重點縣,著力發展優質強筋、中筋小麥。

    主攻方向:圍繞小麥基本自給、滿足市場需求,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品種,著力提高小麥種植效益和加工制品質量。一是千方百計穩定種植面積,進一步鞏固、提升小麥生產機械化水平,大力推行規模化種植,形成穩定的商品生產能力;二是實行標準化生產和管理,大力推行節水灌溉、精量半精量播種、覆蓋栽培、科學施肥等先進適用技術,著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小麥單產水平;三是優化品種結構,積極發展強筋、中強筋、中筋和弱筋小麥,改善品質,提升質量;四是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促進生產和流通協調發展,打造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優勢產業帶,全面增強小麥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發展目標:到2015年,優勢區種植面積3.18億畝,占全國總面積的93.6%以上;產量達到10523萬噸,占全國的比重達到95.2%;優質率達到85%以上。優勢區專用小麥播種面積明顯擴大,小麥加工邁上新臺階,產業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3.玉米。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飼料和工業原料兼用作物。近年來,我國玉米面積、產量逐年增加,發展勢頭良好,供求基本平衡。但由于玉米功能用途的拓展,在飼用玉米平穩增長的同時,工業消費特別是用于生產燃料乙醇的玉米數量增長迅猛,需求增長趨快。目前我國玉米生產仍受優良品種相對較少、區域性適用技術普及率低、機械化收獲技術尚未普及以及農田基礎設施落后等因素的制約,增產幅度難以跟上消費增長速度,實現玉米供求平衡任務艱巨。

    區域布局:著力建設北方、黃淮海和西南3個優勢區。其中,北方玉米優勢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陜西北部、山西中北部、北京和河北北部及太行山沿線的玉米種植區,主要包括233個重點縣,著力發展籽粒與青貯兼用型玉米;黃淮海玉米優勢區包括河南、山東、天津,河北、北京大部,山西、陜西中南部和江蘇、安徽淮河以北的玉米種植區,主要包括275個重點縣,著力發展籽粒玉米,積極發展籽粒與青貯兼用和青貯專用玉米,適度發展鮮食玉米;西南玉米優勢區包括重慶、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及湖北、湖南西部的玉米種植區,主要包括67個重點縣,著力發展青貯專用和籽粒與青貯兼用玉米。

    主攻方向:以滿足國內需求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堅持食用消費優先為原則,在發展玉米生產的基礎上調節好消費需求。一是充分挖掘復種指數潛力,穩定增加玉米播種面積。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和耕地質量建設,提高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改善玉米生產條件。二是大力推廣以“一增四改”(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品種、改套種為平播、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播種收獲為機械化作業)為重點的高產配套技術,著力提高玉米單產水平。三是鞏固并加強北方玉米優勢區和黃淮海玉米優勢區的地位,積極挖掘西南玉米優勢區生產潛力,著力扶持和發展青貯玉米。四是堅持“不與人爭糧”的方針,嚴格控制玉米燃料乙醇等工業消費增長速度,合理調節玉米深加工產品的生產及出口,適當增加玉米儲備,不斷提高宏觀調控能力。

    發展目標:到2015年,優勢區玉米面積穩定在3.1億畝以上,占全國玉米總面積的70%左右;產量達到1.4億噸,占全國的比重達到80%,在滿足國內玉米需求方面發揮骨干作用。玉米精深加工附加值大幅提高,專用玉米訂單生產比例達到30%。

    4.大豆。大豆是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2004年以來,我國大豆產量連年下降,進口急劇增加,目前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0%。由于“兩低一高”(單產水平低、含油率低、生產成本高)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加之基礎設施薄弱、科技水平低、生產裝備落后、組織化程度低,國產大豆競爭力弱的狀況難以在短期內改變,生產供給不足、主要依靠進口的態勢將長期存在,亟需明確市場定位,提高比較效益和單產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

    區域布局:著力建設東北高油大豆、東北中南部兼用大豆和黃淮海高蛋白大豆3個優勢區,其中,東北高油大豆優勢區包括內蒙古東四盟和黑龍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第二積溫帶以北地區,主要包括59個重點縣;東北中南部兼用大豆優勢區包括黑龍江南部、內蒙古的通遼赤峰及吉林遼寧大部,主要包括22個重點縣;黃淮海高蛋白大豆優勢區包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和安徽兩省的沿淮及淮河以北、山西西南地區,主要包括36個重點縣。

    主攻方向:統籌油用、糧用大豆生產協調發展,努力保證食用大豆供給,著力提高高油大豆自給率。一是積極恢復和擴大種植面積。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恢復油料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我國大豆非轉基因、綠色、無污染的優勢,重點擴大東北大豆玉米輪作面積,發展黃淮海間套復種面積。二是著力提高單產水平。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優良新品種的選育推廣,普及應用機械化栽培和收獲技術,努力提高大豆綜合生產能力。三是提升組織化和社會化服務水平。發展壯大大豆產銷組織,引導加工企業與原料生產基地建立密切聯系,努力發展訂單生產,逐步改變大豆加工企業和產區脫節的狀況。

    發展目標:到2015年,優勢區大豆種植面積達到9776萬畝,占我國大豆總種植面積的67.4%,比2005~2007年3年平均增加800萬畝,其中,含油率21%以上的高油大豆面積達到60%以上,蛋白質含量45%以上的高蛋白大豆面積達到30%;產量達到1579萬噸,占全國的比重達到72.6%;平均單產達到161公斤/畝,比2007年提高64公斤。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相關文章:
中國食用農產品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繼續回落
7%鄉鎮無金融機構 計劃培育農產品期貨市場 農村金融服務報告
中國7%鄉鎮無金融機構 計劃培育農產品期貨市場
2008年第一季度全國及31個省市區農產品價格報告
2008年第二季度全國及31個省市區農產品價格報告
未來8年重點培育16個農產品品種 58優勢區 農業開發資金投入比
委員建議大幅提高糧價保糧食安全 美就我農產品關稅向WTO質疑
美就中國農產品關稅向WTO質疑 我9月回應
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再調整 專家稱不會影響市場
中國2008年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將進行再分配
中國雜交水稻已為世界增產糧食1萬多億斤 食用農產品價格回落
國家商務部:生產資料和食用農產品價格雙雙回落
多哈回合08年談判聚焦農產品補貼 利益矛盾仍存
曼德爾森表示:歐盟有條件承諾降低農產品關稅
圖片新聞:
神七飛船設備拍下艙外景色:蔚藍星球美麗震撼(組圖)
翟志剛27日約16:30出艙 穿中國研制艙外服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