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審計之難
效益審計被認為破解預算執行審計中損失浪費問題的利器,多年來審計署一直在效益審計推廣上不遺余力。
據悉,今年審計署在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專門安排了一個審計調查項目,主要內容就是圍繞著效益審計在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如何推行的問題。而在此前,審計署已經布置過2-3次的效益審計調研。
日前,審計署發布2008年審計項目安排計劃中表明,今年效益審計項目有18項,占全部25項審計項目的80%。決策不善、損失浪費等問題將成為效益審計項目關注的焦點。
審計署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目前審計署開展效益審計項目可以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專項審計中引入效益審計理念,例如在南水北調項目審計中安排一些對南水北調所帶來的效益、影響的分析性調查。另一類是圍繞著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安排的部門預算效益審計。
上述審計人員坦承,中央部門預算執行效益審計難度要大于具體項目的效益審計。因為中央部門預算執行效益審計不僅會直接針對一個強勢部門,還要對一個部門的行政效果進行評價,而這個評價工作可能存在風險。
審計人員不可能具備各個行業的專業知識,效益審計項目需聘請外界專家,但是如果所有的項目都聘請專家,就需要大規模擴大審計經費。即使如此,專家資源能否建立,專家評價是否有效仍是個問題。
“比如說資金安排是否有效益,閑置結余的資金還好評價,對于部門已經安排出去的資金,是否起到了應有的效益,就很難說了。”郝振平說,除了評價難度外,審計部門是否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做好這項工作,也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問題。
除了資金效益外,真正的效益審計還需要對項目效益、部門履行職責情況、宏觀調控政策效果進行審計和評價,而這項工作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單憑審計部門一家單位,很難給出一個讓被審計單位信服的結果。
9月份開始,審計署將開展一項針對部分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工作的審計,該項目定位為商業銀行股改評價,這關乎國有銀行業改革道路的評價,也廣為社會關注。
而審計部門選擇審計項目又必須依照社會熱點、政策熱點來做,類似這種銀行股改敏感話題也不能回避。開展類似項目,審計部門除了要面對被審計單位的質疑外,還要面對社會群眾信任的考驗。
郝振平表示,效益審計是破解資金閑置浪費的重要途徑,不管如何應該積極探索、開展起來。
有關專家表示,要容許效益審計探索的失敗率存在,建立效益審計風險管理體制,以及被審計單位申請行政復議的途徑,唯有如此,效益審計才能迅速推進,目前的預算管理體制中存在的種種閑置浪費問題,也才能迎刃而解。本報記者 葉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