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神秘機構劍指豬肉深加工
百世騰的投資行為已經引起福建當地相關部門的重視,在他們看來,以百世騰眼下的操作模式,還不足以控制豬肉市場的定價權,他們擔心的是,其背后隱含的更深層次的商業行為。業內始終認為百世騰強大收購資本的背后有一定的支撐。
隱蔽手段進入?
“如果以外資的名義進入,豬場征地不一定能通過政府部門審核。”有關人士指出,在初期介入中國市場時,外資往往采用的不是全資收購的形式,而是采用更為隱蔽的手段,譬如控股、合資等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現下百世騰跟各養豬場談判的都只是合作形式,他們對生豬的收購欲望大過固定資產——豬場。即使投資完成控股后,也只是以經營的形式介入,這樣在享受政府補貼方面,還將維持原來的模式。
切入深加工的前奏?
雖然中國養殖開始規模化、專業化大舉推進,但讓普通散戶徹底離開養殖業還是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短時間內形成壟斷不太可能。
“大規模的收購看重的是以后的3到5年,甚至是十年的市場。”劉玉滿認為,已經在各加工領域頗有斬獲的外資可能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深加工領域。據悉,早在2004年,高盛即入股肉制品企業雨潤集團,2006年更以20.1億元將中國最大的食品企業雙匯集團收入囊中。
“批發商行的價格都是由貿發局等部門控制,利潤最大的在上游養殖和下游深加工。”鄭謀銓表示。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黃清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