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業利潤增長10倍
豬肉消費區到主產區的轉變,使得福建成為供應全國市場的主要產區。而廣東、浙江、上海等向福建大規模調運豬肉,客觀上促使豬肉價格上揚。鄭謀銓告訴記者,在2006年,一頭毛豬要虧損100元左右,而到了2007年,隨著豬肉價格的上漲,能賺200元左右,行情好的時候,每頭毛豬的利潤甚至可達到400元,大約是多年來平均利潤的10倍。
“從2007年底以來,養豬進入暴利時代。”鄭謀銓毫不避諱該行業的利潤。
福州市農業局畜牧處處長林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廣東、浙江一帶養豬量的減少,現在福建一半以上的生豬外調消化,福建豬肉產區已經是全國性的市場。
“以前我們都是從浙江、江西一帶調運生豬,現在情況相反了。”鄭謀銓表示,“前幾個月,甚至有950元/百斤的情況出現”。“外省來調運多的時候,價格就漲,少的時候,價格就跌。”福州一養殖場負責人如是說。
這似乎表明,外部需求已經成為福建豬肉價格的杠桿,福州市貿發局黨委副書記曾志清則表示,近年來,福州外調的生豬在量上逐年增加,但隨著外地生豬生產的恢復,出現下跌的可能性比較大。鄭謀銓指出,新一輪的下跌也是可以預期的。
散戶唱罷外資登場
隨著建材、飼料和人工費用的增長,加上環保壓力和土地供應偏緊等原因,部分養豬散戶開始退場。記者日前在福建養豬重鎮——福清東南村看到,由于當地政府養殖場整治工作和環保等方面的要求,東南村大多數養豬戶在本月底將進行拆移,部分規模較小的養豬散戶在得到賠償款后已經打算不再養豬。
據林靜介紹,目前福建規模型養豬已經達到80%。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專業戶養殖與合作社養殖已占到全國養殖量的40%。到明年,規模養殖會超過50%,這為國際資本的并購進入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規模化養豬場和養豬小區則具有資金實力雄厚、適應市場能力強和生產相對穩定等特點。但隨著成本的上漲,規模化經營在投入上也很難擴大。據悉,目前建一個有500頭母豬的養豬場,總投入要700萬元左右。此外,大多養豬企業資金不雄厚,因為缺乏抵押物又很難從銀行貸到款,一旦出現自然災害或是市場狀況不好,面臨巨大風險。
記者在與部分養豬企業的溝通中發現,大多企業把希望放在政府的扶持和補貼上,在此情況下,如果有資本進入進行合并或收購,自然就成為企業的“救命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