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供:不會引發中國“次貸危機”
主持人:
看完了這個大概起因的情況介紹之后,最近一段時間有很多的評論,比如說有一種評論就想到,由這種深圳市的個別業主“斷供”的現象會不會引發跟美國一樣的次貸危機,因為我們知道美國次貸危機和我們中國目前面臨的樓市有三點是比較一樣的,第一就是貸款者的還款能力比較差,第二,在短期內房價的下跌比較快,第三,銀行在審批的時候比較寬松。人們就想了,會不會有類似的可比性,您覺得呢?
丁志杰:
我覺得在過去一段時間,由于次貸危機進一步地蔓延到美國整個的住房信貸市場,由于房價大幅回落,造成了很多購房者違約,這個和深圳目前出現“斷供”是從原理來看都是一樣的,房屋的價值下跌到它所需要償還的房貸的金額以下。
主持人:
資不抵債。
丁志杰:
對,資不抵債造成的。
但是我覺得在這里面我們要區別的就是,中國目前的“斷供”和美國在次貸危機中出現的房貸違約還是有很大不同的。第一個不同,在中國房貸的首付比率是高達30%,第二套住房是高達40%,首付以及開發商所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擔保使得銀行的資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
主持人:
我打斷您一下,您剛才說到30%、40%的首付,但是我們通過《經濟半小時》的調查,發現有一些業主在購買的時候實際上只付了10%的首付,甚至更少,甚至是零首付,您怎么解釋這種現象?
丁志杰:
從這個來看,可能是在2007年房價高起的階段,開發商為了促銷房屋,通過和銀行簽署有關協議,用開發商來提供擔保,這種形式使得購房者獲得低于法律規定的最低首付標準。
主持人:
或者說是開發商為了推銷它的樓盤進行墊付。
丁志杰:
對。
主持人:
業主的“斷供”對于當地的銀行系統來說、金融系統來說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丁志杰:
首先來看,如果發生“斷供”,可能銀行的信貸資金就面臨著一個保全,保全可能第一個是通過房屋的拍賣來實現,還有一個它可以追索的就是可以向提供擔保的開發商來行使追索權。
主持人:
剛才這個片子里面也反復強調,因為這是在個別城市的一種極端案例。據您的分析來看,這只是一種偶發的個案還是說它有可能演變成為一種未來的趨勢?
丁志杰:
從目前來看,在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屋的銷售價格增幅有所回落,在個別城市出現了價格的下跌。總體來說,對于在高位購房者來說確實已經出現了一定的損失,但是由于這種高比率的首付,以及我們看到近來存在著很低比率的首付,但是背后有開發商貸款做支持,現在看來還不會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
主持人:
還有一種說法,雖然說深圳各種個別業主的“斷供”,可以說它是極個別城市的一種極端案例,但是它會對消費者的心態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因為我們都知道一種說法叫“買漲不買跌”,眼睜睜地看著樓市一天天的下跌這種低迷的現象,深圳市出現的這種“斷供”舉動會對消費者的信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丁志杰:
據我們從對深圳當地的情況了解來看,自住房的購買者目前來說還基本上不存在“斷供”的現象,即使作為投資者來說,就是說在深圳擁有兩套或者三套住房的這些投資者,目前來看也還沒有“斷供”,目前“斷供”主要出現在可能擁有十套八套的住房,由于資金的緊張,他肯定會選擇其中的一套兩套來“斷供”。
主持人:
剛才短片里面也提到了,就是在《經濟半小時》報道了這件事情之后,當大家這種“斷供”的行為廣為人知之后,甚至有人把這種樓市的低迷和第二天股市的下跌聯系在一起,您怎么看?
丁志杰:
首先,目前關于房地產市場的討論中間存在著很多的非理性。
第二,由于目前房地產市場大家的看法存在很多的分歧,也許一些消息可能會被市場放大,我覺得還看不出這個消息和今天的股市下跌有什么必然的聯系。
主持人:
您認為沒有必然的聯系。
丁志杰:
沒有必然的聯系。
主持人:
剛才您也說,可能在短期內這種“斷供”不會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那它是否會漸漸地成為一種趨勢呢?比如在未來,或者說深圳的這種現象會在多大程度上,在多長時間內會漸漸地蔓延到其它的大城市,有這種可能性嗎?
丁志杰:
從我們來看,從1999年到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上漲已經經歷了將近9年的時間,在2007年年終的時候達到一個高點,未來可能房地產市場總體來說我覺得就有一個回調階段,在回調階段主要的表現有兩點:第一,對房屋的需求會下降,但是第二,房價有所回落,但是房價不會有大的跌幅。從這一點來看,我覺得深圳這種“斷位”現象不會繼續像有些報道所說的會進一步地蔓延。
主持人:
您覺得在未來即便是從中長期這樣一個觀點來看,深圳市的這種“斷供”的現象也不會成為一種趨勢?
丁志杰:
對。
主持人:
我們再反過頭來說,因為畢竟作為“房奴”一族,剛才在短片里面看到的像的確是采取“斷供”這種舉措的深圳市的一些業主來說,他們現在“斷供”是不是一種理性的做法?另外一個從目前這種狀況來看,他們應當怎么做?
丁志杰:
我們看到,在深圳目前發生“斷供”的這些購房者主要在去年的最高點進入這個市場的,對于這部分來說可能是出現了目前的房屋的價格已經遠遠低于他所需要繼續償還的房貸,所以出現了“斷供”。但是我們看到作為“斷供”者來說,他可能面臨著首先失去了首付,第二,失去了他已經償還的月供,第三,他可能還會被銀行列入信用黑名單。第三點可能對于一個購房者來說可能是一個長期的,也就意味著他在未來可能在信用卡、在銀行繼續授信方面會遇到很大很大的困難,所以一般來說都不會輕易地會選擇去“斷供”。
主持人:
就目前對于那些已經采取了“斷供”的業主來說,有什么辦法能夠彌補呢?
丁志杰:
從市面的目前情況來看,“斷供”超過6個月的還是很少,有可能在短期的違約之后可以繼續還貸,也是可以彌補的。
主持人:
從我們國家可以貸款買房以來,出現這種“斷供”的現象這是第一次。
丁志杰:
應該說住房違約貸款是一直存在的,比如我們看到過去即使在房屋上漲的期間,銀行的住房抵押貸款的違約率也是達到了0.2%到0.3%之間。
主持人:
但是當時不叫“斷供”。
丁志杰:
對。
主持人:
不是這種說法。
丁志杰:
對,現在用一種老百姓所熟知的“斷供”的新名詞來說明的。
主持人:
但可能起因不一樣,也許以前中斷還款是因為他也許資金出現了緊張,但這一次是作為業主他主動采取一種“斷供”的方式來放棄這套住房,這種情況以前有沒有過?
丁志杰:
這種情況我覺得在過去是很少見的。
主持人:
好的,我們現在在演播室里關注的是深圳市目前低迷的樓市,接下來我們的節目會關注更多。
主持人:
樓市的低迷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已經成為一個共知的話題,但問題是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另外,需要不需要政府來“救市”?接下來我們不妨就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而且聽聽各方面的信息。
(播放短片)
解說:
7月9日,深圳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發布了一份《2008年上半年深圳房地產市場發展形勢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深圳樓市在過去的半年中成交萎靡,半年縮水54%,其中5月份的房價水平比去年最高點下降了36%,銷售面積更是銳減,預計全年銷售面積將跌回1997年、1998年的水平。
該報告一公布便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而由于報告中提到的“減免交易環節稅收、適度放松貨幣政策”等建議一時引起房地產市場議論紛紛,此報告被不少媒體解讀為官方首次發布的“救市”呼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的此刻,深圳房價還是領漲全國的帶頭羊,如今卻已經成為了領跌全國的“冠軍”,人們不禁要問,深圳的樓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全國的樓市現狀,政府到底需不需要拯救樓市?
有人用“喧囂而迷茫”來形容中國樓市的現狀。今年上半年,整個房地產市場首次出現了從1998年以來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時下降的情況,多年來一直火爆的樓市出現了大幅降溫。統計顯示,除跌幅較大的深圳外,北京4月的房價比3月環比下降0.8%。上半年的房屋成交量也同比大幅下挫38%,上海今年上半年雖然房價平均月漲幅為1.21%,但是仍然比去年下半年的月增速下降超過5%。有專家指出,雖然目前要預言中國房地產業“轉熊”為時過早,但全國樓市普遍轉淡是值得關注的現實。
本月6號,在江蘇無錫舉行的一次房地產高峰論壇上,馮侖、潘石屹、任志強等國內知名房產商紛紛表達了希望“政策松動”、“政府‘救市’”的論調,馮侖甚至號召房產商向汶川地震中奇跡生還的朱堅強學習,熬過這輪房地產的“大地震”。隨后,潘石屹也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以美國拿出幾千億資金應對房地產市場危機為例,希望政府出手為樓市松綁。”針對各種“救市”言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易憲容則尖銳地指出“房地產不可救、不需救、不能救”,“‘救市說’是房產商對于失去暴利時代的一種恐慌”,“當前房地產市場最大的問題還是房價過高。”大多數“救市論”者則認為,房價下跌所導致的需求萎縮不僅會影響房地產業的發展,還會影響金融安全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救”還是不“救”,一時之間眾說紛紜,究竟是各自利益驅動,還是樓市已經難以自報,而這個市場的低迷是否又會如一些人所言,牽連進其它的領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