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特爾公司董事會主席貝瑞特心目當中,大學是個能誕生偉大創造的圣地,正因為如此,他一直沒有放松過對教育的關注,并且教育總是貝瑞特最看重的領域,在汶川地震之后,英特爾也把大部分捐助放到了孩子身上,他告訴孩子們:"知識也會為你們打開好多大門。"
貝瑞特:“很重要的一點是大學并不只做基本的科學研究,它們經常和產業共同研究,做一些工程,像我們這樣的公司,我們和全世界的大學一起合作,有300多家大學,很多是中國的大學,為什么?因為大學是解決問題的,而這是直接和科學技術創新相關的,我們不可能雇傭所有這些聰明的工程師,他們很多是來自于其它的公司或者大學,所以我們必須要和他們保持聯系,大學不只有基礎的研究,還有工程上的技術創新也可以在大學里發生。”
芮成鋼:“這是不是從另外意義上表明,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的眼光是不是忽略了大學的這個環節,為什么我們的大學沒有誕生這么多偉大的公司?”
貝瑞特:“我想中國已經開始了,你知道,我們的風險投資在中國越做越多,過去我們的風險投資有90%多在美國做的,現在只有一半是在美國做的,中國和印度是兩個主要國家,所以我們看到,這種中國的創業的增長,有識之士和他們的創新想法得到了風險投資的資金之后,他們將會在中國建設出下一個惠普,下一個英特爾,下一個谷歌,也許會產生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芮成鋼:“那趙主任您分享貝瑞特先生這樣的樂觀嗎?”
趙啟正:“我很同意貝瑞特的樂觀主義,這個樂觀主義不是盲目的,是有根據的,在七十年代,中國開始制造彩色電視機和廣播設備,當時已經有了在德國PAL制,美國NTSC,法國Sitcom都有毛病,中國來第四制式可能比他們好,可是再好也不行,因為它已經占領了全世界的市場,你晚了,但現在3G手機就不同,3G手機現在又出了好幾個制式,比如以中國為首的TDS-com系統,歐洲的W-com系統,美國的W2000,就是人類,沒有辦法,統一不了,這就是競爭,和彩色電視相比,我們起步是同時的。”
在貝瑞特心目當中,大學是個能誕生偉大創造的圣地,正因為如此,他一直沒有放松過對教育的關注,他身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英特爾的工作人員在成都一家電腦城抓拍到一張照片,一個小男孩看到裝著英特爾芯片的電腦很羨慕,說“要是他家也有這樣的電腦就好了”,貝瑞特知道了這件事,拿著照片四處打聽小男孩的下落,最后他終于把電腦送到了小男孩手上,教育總是貝瑞特最看重的領域,在汶川地震之后,英特爾也把大部分捐助放到了孩子身上。
汶川大地震后,英特爾在第二天的凌晨就決定了捐贈,英特爾先后共捐贈的4800萬元,其中3500萬元專門用于教育援助。
“貝爺爺好。”
這是英特爾公司在四川災區援助的第一批修建的計算機網絡教室。
貝瑞特:“你們喜歡學校嗎?”
孩子們:“喜歡。”
貝瑞特告訴這里的孩子,知識是誰都拿不走的財富。
貝瑞特:“就像我剛剛敲你們的門,知識也會為你們打開好多大門。”
貝瑞特:“看到那些孩子們的高興,他們的活力,他們的熱情,我覺得我們的工作是很值得的。”
趙啟正:“我雖然沒去四川,但你在四川的一舉一動,我都了如指掌,那些孩子也很感謝你。”
芮成鋼:“我聽說您見過貝瑞特先生,見過英特爾各層的官員見過很多次,每一次見面都記在一張小卡片上,不知道您帶來了沒有。”
趙啟正:“有有有,你看我每次見面都有一張,人物、地點、他們服務的領域,他們新研究的項目。”
貝瑞特:“最好把它記錄到計算機上,而不是卡片上。”
趙啟正:“我要用一雙核計算機來記錄。”
半小時觀察:中國制造,危機如何變成機遇?
中國制造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大幅上升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出口萎縮、全球經濟的不景氣……這一個個壞消息像是一道道“緊箍咒”,箍得不少中國制造企業喘不過氣來。那些長盛不衰的跨國公司在這方面可以為中國企業提供充足的經驗。貝瑞特和英特爾的故事就說明:只有不斷地投入,不斷地提高研發能力,不斷地開闊視野和想像力,我們才能夠在全球化競爭中走得更遠。
“中國制造”如果能夠用技術研發、品牌創新來應對目前所面臨的危機,那么危機就會變成機遇。當產業結構進行了調整,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進入到品牌競爭、進入到產業鏈上游的競爭后,“中國制造”不僅可以改變自己低成本、低價格的低端形象,更可以使自己在全球化的舞臺上徹底告別“跑龍套”,成為一個主要角色。(記者:熊曼琳 攝像:樊金鋒 李培 白羽 貢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