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中國石化業獲三大支撐 進快速發展期 煤變油能否緩解油價壓力 -中國全面收緊玉米深加工 保障糧食安全 新政策嚴控糧食能源化 -中國未成年犯罪率年升13% 兩千萬留守兒童存憂 傳遞了什么信號 -過去5年中國失業率未破4.3% 已得有效控制 大學生熱衷職業規劃 -建行研究部:第二套房首付款比例應提高 重慶建行將首付提至4成 -北京地鐵票價有望降至2元 月票或被取消 一卡通功能大大增加 -全國教育收費專項檢查工作開展 民辦幼兒園需建教師跟校車制 -9月中國CPI漲幅或放緩 低于8月 料年內央行還會加息一至兩次 -城鎮居民對收入預期謹慎 預期物價攀升 -五年新政 中國資本市場實現歷史性跨越 貨物貿易世界排名第三
出口企業年損失達3000億元 信用保險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21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中國95%出口業務缺乏信用保險支持,出口企業年損失3000億,信用風險管理亟待加強中國信用保險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出口企業每年要損失400億美元,相當于人民幣3000億元,這一數字是發達國家的10到20倍。昨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四屆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上透露的這一消息,不僅表明了國內信用保險機構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同時也說明國內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意識淡薄,信用風險管理成為目前亟待加強的領域。

信用在目前價值不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曉郁說,加入WTO后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企業正走出國門,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十五”期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66%,到2006年底,累計對外投資達到733億美元。

但中國企業在日益加深的國際化進程中,正面對越來越多的信用風險。孫曉郁認為這些風險包括投資對象國家的“國家風險”、對國外客戶資質和信用狀況失察帶來的信用風險、海外壞賬、匯率頻變等幾類。其中對國外客戶資質和信用狀況失察帶來的信用風險,和海外壞賬大幅增高息息相關。商務部統計,2005年中國企業海外業務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待收賬款,其中相當部分已變成“壞賬”。目前中國企業海外平均壞賬率達到5%到10%,美國企業只有0.25%到0.5%。孫曉郁說,解決海外壞賬困擾已成為一些國際化經營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據悉,目前企業并非沒有可以采用的避險辦法。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機制和信用管理中介機構是當前國內企業應采用的辦法。目前第三方企業信用調查機構發展快速,已成為現代服務業重要分支。這些企業可幫助企業追回境外欠款,清理壞賬。

在國內,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作為唯一經營政策性信用保險業務的金融機構已成立5年。對企業的信用擔保進行了有益探索,承保了5000家企業的1000億美元出口業務,并帶動了60多家銀行為這些企業融資200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副總經理許復興介紹,實際上目前國內出口使用信用保險的比例占貿易額的3%,而國內貿易中的比例更小。這實際上意味著國內信用保險機構面對著一個潛力很大的市場。問題在于出口企業的信用管理意識需要加強。雖說目前大型中央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已經加強,但整體來看國內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還很薄弱。

許復興稱,中國企業在貿易中的損失正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絕大部分是由信用缺失引起。根據商務部研究院調查,出口企業壞賬每年損失400億美元,損失率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0到20倍。

值得擔憂的是,海外信用風險損失雖然主要由海外企業的不誠信導致,但中國企業缺乏信用風險管理意識的問題同樣嚴重。孫曉郁介紹說,中國目前有95%的出口業務沒有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國內企業不善于運用保險和保理業務等方式轉移經營風險,加大了企業自身風險。

而反觀國際企業,福布斯排行榜上的500強企業中有80%都使用了貿易信用險。在歐洲,貿易信用險承保額占貿易總量的75%。孫曉郁稱,建立多層次的企業信用管理和預警機制已經勢在必行。孫宗勝

來源: 證券時報

相關文章:
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 推動中非經貿合作
圖片新聞:
中國首架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噴氣機年底下線[組圖]
"韋帕"肆虐800萬人受災 直接經濟損失66.2億[組圖]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聚焦十七大前中國人事任免
· 中國反壟斷法出臺 向壟斷說“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