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見過的冷清”
位于浙江紹興柯橋鎮萬商路的中國輕紡城,是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2007年市場成交額達300多億元。
如今,新老市場都很冷清,等待活兒的板車師傅一排排地躺在車上睡覺,一些鋪面的老板們聚在一起打撲克,還有一些鋪面干脆留下聯系方式,關上大門。
臨街一家擁有40余平方米鋪面的陳姓商戶說,自己還是在一周前接了一筆2000米的蕾絲布料生意,客戶選中的布料價格只肯出4.5元/米,而幾年前還可以賣到13元/米左右。“現在每米差不多只能賺一兩毛錢,最多三四毛,更可怕的是現在沒有客人,連這樣的單子都很難接。”另一位布料商則說,用“跳水價”、“跳樓價”來形容幾年以來的布料價格走向一點都不為過。
一位市場內人士透露,現在每匹布都會少個三兩米,賺頭就在這里,這已經是市場里的公開秘密了,“最近染化料每噸上漲1300元,此外人工、電油等都在漲,但布料根本提不了價,因此大家也都能理解。”這位人士說。
來自上海黃浦區路清布行的負責人林小勇是為數不多的客戶之一,從1994年就開始做布料生意的他說,現在是自己遇到的最壞行情。他需要采購一批職業裝所需的毛料布,最后選擇了自己的老客戶,談定每米采購價19元,“我也知道,他基本上也沒什么賺頭了,但我們也很難”。
“以前開廠跟開印鈔機差不多,現在原料采購價以及每一個生產環節所需的費用,大家都一清二楚,因為布料的價格基本上是透明的,而且工廠很多,你不做自然有人做。”林小勇說,“不僅工廠和市場經營戶的日子難過,做服裝的日子也難過。”
市場旁,一位來自河南信陽的人力三輪車師傅也抱怨說:“現在客人都不來了,害得我們也沒生意。”他說,自己在市場附近拉車已經近十年了,還從未見到市場這么冷清,“以前人都走不通”。
在全國著名的盛澤東方絲綢市場 ,依然可以看到車水馬龍的景象,但已經可以看到一些鋪面關門轉讓,記者撥通一家轉讓店鋪的店主的電話,他說由于生意不多,應收款又收不回來,只好將門面給轉讓了,現有的生意完全靠老關系。在眾多紡織品小店,光顧的人并不多,而不論中小企業還是規模型企業,幾乎都存在積壓庫存的情況,大多商戶都表示,現在生意難做多了。
大多數企業苦苦支撐
記者見到40多歲的姚玉平時,他正在電話里跟要錢的供應商打招呼:“家里面貨都放不下了,外面的應收款又收不回來!等到8月份吧!”。他苦笑著對記者說:“如果你下個月再來,很多中小企業可能都關門了!我們幾個朋友聊一聊,可能到這個月底就得部分停產!”
用姚玉平自己的話說,他家從老祖宗開始就在盛澤做紡織,他小時候就看到老奶奶用手搖織機織布,后來,他在盛澤鎮北擁有了一家自己的織造工廠,每年產值有三四千萬元,在他所在的小村里,有好幾十家這樣的小型紡織企業。
“100%的流動資金,甚至還有一些企業連部分固定資產都是靠銀行,紡織業收益逐年降低,銀行利息和稅收兩部分幾乎占了一半的毛利!”姚玉平說,他的工廠正面臨銷量下降、成本上升的兩難境地,“生產出來的產品,與同期的銷售相比,只能賣出去兩到三成,積壓了大批庫存。”
紹興美琦提花紡織廠的老板余美琦,也不愿意放棄自己辛苦經營了近十年的生意,她已經擁有32臺紡織機器,30多名工人,每月產能為五六萬米,“只能盡量壓縮產能,開一部分機器,養一部分工人,有時候虧本也要做。”但她同樣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我們本來是想,現在虧一點,讓工廠維持著,以后行情好了還能找到工人來做,如果停下來,以后就找不到人了!”余美琦說,接下訂單,先期投入需要自己承擔,布織好了以后兩個月才能收回貨款,如果有一點問題還將被退回,壓力越來越大。
“目前,大多織造企業的毛利不超過10%,算上現金成本,凈利只有5%不到。”汪勇介紹,最嚴重的還有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上半年我們測算過,做信用證三個月后付款,而在這3個月生產過程中,人民幣升值幅度就達到了2%,這就意味著,我們的財務成本平均增加2%左右!”汪勇說。
吳江市紡織協會秘書長蔡艷華說,現在大多數企業都在苦苦支撐。“長單是大企業的命脈,現在好企業也是不敢接長單,在電價、染化料價格猛漲,以及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接長單子就意味著虧本!而短單子利潤也很薄!企業壓力很大!” 她說。
在盛澤和紹興,最終做成品的紡織企業很少,大多是化纖類的織造企業,這些企業利潤點比較單一。如此計算,在剩下的利潤中,還要消化環保成本、工資增長、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因素。這里還沒算上廠房和機器折舊的成本。
浙江省工商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浙江省有2/3的紡織企業平均利潤只有0.02%。原材料繼續上漲,漲幅在10%左右,產品價格上漲僅2%,利潤空間已被壓縮到了極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