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8個月,中國的成品油價終于再次上調。6月19日,國家發改委宣布,自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因承受國際原油高油價影響帶來的油荒壓力,加之股市低迷,因此雖然此次油價每噸上調1000元-1500元,是有史以來中國油價上調幅度最大的一次,上調幅度接近20%,卻一反常態地帶來了頗具正面效應的市場反饋。
與此同時,盡管兩大石油集團對此表示歡迎,但其相關負責人仍認為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相比每升仍有3-4元價差。
油價仍有近4元價差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通知,6月20日起,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汽油和柴油的全國平均零售基準價分別由每噸5980元和5520元調整為6980元和6520元;上浮8%后的全國平均零售價分別為每噸7540元和7040元;折合每升約分別提高0.8元和0.92元。
對于此次調價,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近一段時期以來,國際市場油價持續大幅度攀升,特別是今年2月中旬以來漲速加快。國內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倒掛矛盾加劇,企業加工和進口虧損嚴重,大部分地方煉廠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供求矛盾突出,基于此適當提高成品油價格。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小平認為,原本預計政府會在7月份調整油價,但目前這個時機調整油價亦很合適。一方面全國各地呈現加油難,而兩大石油集團和五大電力企業因權重大,拖累股市,使得股市持續低迷,這種狀況急需解決;另一方面,農忙世界已過,油價上調最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即農業用油價格提高可能導致農產品價格再次提高的問題被避免。
但兩大石油集團一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盡管此次上調幅度較大,但因為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倒掛嚴重,之間仍存在4500元左右的價差,這意味著,國內油價要與國際油價接軌,每升仍要上漲3-4塊錢。
“政府還要再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一次調整,但因中國國內成品油價格雖然稱已與國際接軌,但每次調整總會存在20美元左右的價差,以此來看,如果國際油價仍保持目前水平,政府再次上調油價的幅度仍不會超過一塊錢。”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在韓曉平看來,如果國際油價能回落到100-120美元/桶,此次上漲后的油價已足夠維持石油公司的利潤,政府則無需進一步上調油價。“目前美國的油價折合到中國,最高還不到人民幣8元/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此次上漲后的成品油價格已經接近相應水平。”韓曉平說。
原油期貨應聲而落
北京時間6月20日11:06,Nymex7月品種在盤后電子交易平臺上最新報132.06美元,相比隔夜尾盤小幅下跌0.13美元,價格于早些時候最低跌至131.33美元。日油價大挫4.75美元、3.5%的下挫也創下了3月31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該期貨曾于6月16日攀升至139.89美元/桶的紀錄高位,相比去年同期上漲91%。
“油價上調是第一個重大政策調整,導致原油期貨今天暴跌,說明這種調整是對的、必要的。”著名財經評論家水皮直言。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分析,目前原油價格已遠遠脫離了供求關系和生產成本,變成了一個金融化的產品。上半年美元走軟,加上次債危機影響尚存,各類投機資本包括國際投行紛紛逃離股市和樓市,涉足石油期貨,甚至上游開發企業都開始大量介入到石油金融環節并獲利巨大。
“下半年如果美元企穩,部分資金逐漸回流至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國際油價將不會再繼續飆升,但仍將高位運行,很難低于100美元/桶。”陳鳳英認為。
“中國調高油價,原油期貨隨之暴跌,可以讓國際炒家信心受到打擊。”一位石油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的低油價建立在政府巨額的財政補貼基礎之上,這其實是在補貼國際市場,為國際市場高油價買單,并使得進場炒作的國際對沖基金獲利豐厚。
前瞻
成品油價格放開要先破壟斷
油價的上漲顯然只是暫時緩解了國際油價波動給中國帶來的巨大影響,油價仍由政府管制,隨之而來的關于成品油價格放開的話題再次引起爭議。
6月19日,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發布最新一期中國經濟季報建議,中國可以逐步放開成品油等資源能源價格,以達到反映資源能源稀缺性的程度。世行以2008年平均原油價格每桶108美元測算,在進口精煉成品油方面,2008年中國對消費者的暗補大約是2180億元,占GDP的0.8%。如果按目前國際原油134美元一桶計算,中國對能源的補貼達到3300億元,占GDP的1.2%。
“政府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原本是與國際接軌的,但實際上除了政府沒有人知道目前的成品油價格是怎么核算的,它始終被管制,從未真正接軌。而企業早就在呼吁政府盡早放開成品油價格,讓其真正反映稀缺資源的價值。”一石油企業負責人稱。
而陳鳳英認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節能環保的問題,將迫使政府遲早放開成品油價格。放開的時機應該是在國際油價能夠回落到100美元以下。
“在兩大石油集團壟斷國內成品油市場的背景下,政府放開成品油價格必然使得價格為兩大石油集團所控制。”韓曉平則認為。
韓曉平指出,中國用于煉制受到價格管制的成品油的總量僅為1億噸左右,剩余的原油用于化工用油的價格早已經市場化,這部分是有利可圖的。而且,中石油和中石化實際使用的原油中,國內石油占據了很大額度,這部分價格與國際原油有較大差距,而且兩大公司進口的原油是否按照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最高價,在這個最高價上又交割了多少原油,這個沒有人知道。
“中國石油交易方式只有市場化了,并建立起石油期貨交易,破除兩大集團的壟斷狀態,成品油價格的放開才能真正市場化。”韓曉平說。(王冰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