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國務院將"一保一控"列為宏觀調控首要任務 46部門三定方案實施 -魏紀中:北京奧運投資未現重大腐敗 鄒凱拍賣金牌收入捐獻災區 -上海中心樓盤房價最高每平跌8500元 后奧運北京樓市調整漸明 -央行銀監會:金融機構不得放貸給開發商買地 限制房企貸款 全文 -股東增持新規公布 不超過2%可以先操作后申請 增持更靈活 全文 -廣西宜州爆炸事故20人死 沒發現中毒病人 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A股均價降至8.18元 一元股可能重出江湖 "大小非出逃"說法不實 -中央部門問題資金超293億 2.58億救災資金被挪用 追究30人責任 -中石油少賺近300億 員工薪酬仍上漲 委員:立法限制平安高管年薪 -證監會與國稅總局溝通取消紅利稅 離退休工資外補貼要交個稅
從蘇南模式到江蘇之路——江蘇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07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調查人:江蘇省鄧小平理論研究會課題組

    執筆人:王霞林(江蘇省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 

    曹寶明(南京財經大學教授)

    編者按     今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30周年。這場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所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領域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在今年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要對改革開放進行系統回顧總結。從本期起,我們將圍繞改革開放這一主題,陸續刊發一些調查報告,以期加深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和思考,更好地推進改革開放。敬請讀者關注。

    20世紀80年代,江蘇省蘇南農村廣大干部群眾從當地的區位特點出發,創新思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創造了“以工補農”、“以工建農”全面振興農村經濟的“蘇南模式”;新世紀以來,江蘇各地全面統籌城鄉發展,加強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的工作力度,縱深開拓具有江蘇特色的新農村建設之路。目前,江蘇在鞏固發展新農村建設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正深入探索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加以制度化、規范化,使之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建設新農村的長效機制,把新農村建設提升到新水平,推進到新階段。江蘇省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緊隨時代發展脈絡,從2005年開始,先后以“蘇南城鄉統籌發展的新經驗新探索”、“江蘇新農村建設中的城鄉統籌長效機制研究”等為主題,從高校、科研院所和黨政部門邀請10多位專家組成課題組,通過深入座談、實地考察、專題研討等形式,對江蘇的新農村建設與城鄉統籌發展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課題組召開了20多場座談會、研討會,考察了蘇南、蘇中、蘇北20多個市、縣(區)及數十個鄉鎮、村,先后形成了兩份總報告和13份專題報告。現在發表的是課題組最近完成的一份綜合報告。

2003年來江蘇省財政對“三農”的投入

城鄉統籌的超前探索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江蘇各地就以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為契機,率先在農村內部進行統籌工農收益矛盾的實踐。當時,蘇南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帶動了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在務農人員與務工人員收入懸殊的情況下,蘇南的一些縣(市)開始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體制框架內,集中使用鄉村工業上繳的管理費和按一定比例提取的企業利潤,采取“以工補農”、“以工建農”的形式和制度,協調務農與務工收益懸殊的矛盾,有效地調動了廣大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實現了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在較長時期內的穩產高產。這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農村經濟內部實行工業反哺農業的率先嘗試。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工業化進程加快推進,特別是外向型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工業園區的建立,集體經濟為主的鄉鎮企業在體制改革中向民資、外資、股份制企業等多元經濟轉型,從蘇南經濟發達的縣(市)開始,農村工業與城市工業逐漸由城鄉分割走向城鄉聯動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縣(市)突破就農村內部協調農工矛盾的局限,轉向依托城市、按照城鄉一體的發展思路統籌協調縣(市)域范圍內的農工矛盾,從而拓展了“以工補農”的內涵與形式。例如,一些縣(市)采取對農業和農戶減免各種提留、代繳各種稅費的辦法,減輕農業和農戶的負擔。正是在這樣的實踐基礎上,江蘇由南到北得以較早地接受“跳出農村抓農業”、“三農”問題“農外”抓的工作思路,在城鄉統籌上率先而主動。

    進入新世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速,對外開放全方位展開,江蘇由南到北,形成以大中城市為依托的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經濟國際化互動并進的發展勢頭,經濟增長非常強勁,財政收入迅速增加,從而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積累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在中央作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后,江蘇把加快新農村建設作為實現“兩個率先”的重中之重,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落實“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提出以“三化”帶“三農”,即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以產業化提升農業,全面實施一系列支農扶農的新舉措,全面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黨建“五大建設”。2006年,又作出了扎實抓好高效農業規模化工程、500萬農民轉移工程、百萬農民培訓工程、城鄉規劃全覆蓋工程、農村道路通達工程、農村“三清”工程、農民健康工程、農村文體工程、農村社會保障工程、“千村萬戶幫扶”工程等“十大工程”的重要部署。在落實這些新部署、新舉措的進程中,江蘇不斷探索和解決城鄉統籌建設新農村實踐中提出的新要求、新問題,從多方面進行政策、體制和機制創新,破除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的體制障礙,為農民主體地位的確立和首創精神的激發奠定了制度基礎,從而促使新農村建設在全省范圍內扎實向前推進,逐漸走出了一條既有自己特色、更具有時代特征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江蘇之路的主要特征

泰州市首次蔬菜節上,一只重達196斤的太空南瓜引起了顧客的興趣。駱忠明攝

    城鄉統籌建設新農村的江蘇之路,包含著多方面的新鮮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征:

    (一)立足省情,開拓“三化”帶動下的新型“三農”發展道路,城鄉統籌走向深化

    江蘇以“三化”帶“三農”的新農村建設之路是與落實“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的方針緊密結合,以市場為導向,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十大工程”的全面實施為抓手統籌進行的。這些年來,江蘇不斷加大財政支農投入,省財政支農資金從2003年的72.8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230億元,年均增長33.3%,其投向在建設安排、分配政策、財政開支、公共服務上向“三農”實行“四個傾斜”,將資金更多地投入農村,將農民更多地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同時,推動城市發揮工業企業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向農村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創新,構建城鄉要素相互滲透與交融和城鄉一體的經濟社會發展框架。目前,全省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增加到4058家,其中180家省級龍頭企業直接帶動農民598.6萬戶,這些農戶從企業獲得收益126.1億元;全省62%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工資性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增長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保持全國最小;農村社會事業獲得迅速發展,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蓋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全省農村符合通車條件的行政村班車通車率達到99%。

    (二)把高效農業規模化列為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的第一工程,依托現代城市優勢,以工哺農、以城帶鄉,多路并進

    江蘇省委、省政府倡導用現代理念、現代技術、現代制度改造傳統農業,幫扶農業加速規模化、高效化、現代化進程,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的低收益狀況和弱勢地位。各地以工哺農、以城帶鄉活動向縱深展開,形成了多路并進、助推高效農業規模化的生動局面:一是村企結合,培育龍頭企業,發展高效規模化農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二是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直接投向農村,興辦現代農業基地,助推農業產業化經營。三是大力發展外向農業,啟動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如揚州市依托各類農業示范園,吸引外資、臺資投入,海峽兩岸(揚州)農業合作試驗區已有20多個項目開發建設。無錫市以村企合作為支點,率先啟動“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活動,形成了六大農業特色高效產業集群,一大批有實力的工商企業同785個行政村結對合作,使全市農業畝均效益接近2000元。到2007年,全省高效農業累計突破2000萬畝,占總數的27%。農業規模化、高效化、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展示了以工投農、以工建農的廣闊前景,印證了以工哺農的強大功能。

    (三)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破除體制瓶頸,發展“三大合作組織”,為傳統農業的改造、轉型與升級構建有效的組織載體

    為提升農民主體地位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發展高效農業和現代農業,江蘇各地針對建立新型合作組織和農村土地流轉的機制難點,積極進行以制度創新突破體制瓶頸的探索。農村合作組織建設方面,蘇州市穩步推進農民專業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區股份合作,到2006年,全市合作組織已達1282個,參與農戶占全市農戶總數49%,農民來自股金(利潤)的分配收入14.6億元,全市農民人均增收487元。以“三大合作”為主的農村多種合作組織在全省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有效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新型村級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村土地流轉方面,各地一方面積極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償轉讓,一方面探索與建設新型合作組織相結合,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建立土地專業合作社的土地流轉新形式,出現了“土地變股權、農民當股東、有地不種地、收益靠分紅”的新景觀。實踐表明,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已成為農民進入市場的橋梁,成為提升農民主體地位、實現農業產業化升級和農民增收的運作平臺;而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創新,則在維護農民權益的同時,更為實現傳統農業的改造、轉型、升級,構建了有效載體。

    (四)既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又著力于推動南北合作,新農村建設在全省整體推進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江蘇引導各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例如,在村莊建設上,各地或是規劃導向,或是典型引路,分類引導,循序推開。蘇州從抓各具特色的示范點入手,總結出城郊社區型、集中居住型、鄉村別墅型、古村保護型、老村落改造型、自然生態型等多種模式。鎮江、常州、揚州、鹽城的一些縣特別注重老村改造,對農民住宅,按照總體規劃,區別建筑質量,該保留的保留,該拆除的拆除,統一功能配套,將老村整治一新。在全省層面上,按照區域共同發展的戰略思路,大力倡導南北協作,推動發達地區支持欠發達地區,在全省形成了南北掛鉤合作的新熱潮。蘇南市縣在蘇北、蘇中先后建立了蘇州宿遷工業園、張家港(宿豫)工業園、昆山常熟(泗洪)工業園等十多個工業園區。針對全省還有農民可支配收入不足2500元的1011個經濟薄弱村的情況(全部分布在蘇北25個縣區),大力實施“千村萬戶幫扶”工程,進一步加快了蘇北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使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由南到北在全省范圍迅速擴展。

來源: 光明日報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中外記者訪問北京平谷新農村關注生態環境
陳錫文:新農村建設使農民受益 中央給四項補貼
中國20省區市實現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沈陽市投入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資金1.18億
重慶婦女頂起新農村建設“大半邊天”
十七大報告解讀: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新農村新家庭—西部地區人口健康促進"項目啟動
中國新農村建設加快 未來5年大城市將難見到農村
從"包產到戶"到"新農村建設" 近30年農村"熱詞"之變
貧困村建好新農村 金華下鄭村"五個由民"巧創新
太保參保首例新農村醫藥保險項目
中國農村留守婦女逐漸成為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力量
圖片新聞:
廣西宜州化工廠爆炸事故已造成18人死亡 或致龍江河污染[組圖]
中國推廣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符合規定都能獲得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災后重建政策·資金·動向/ 收養孤兒資訊/ 尋親/ 防疫 / 抗震救災行動 /最新報道
· 奧運會中國軍團冠軍榜/ 劉翔退賽
· 北京奧運會破世界記錄/ 金牌全覽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08年 07年) / 數字報告/ 農業發展 統計報告/ 農業投資政策及項目
· 中國社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 中國環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