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2日電(記者 李惠子)“高速路通了,環境會不會被破壞?”“如何控制游客數量?”……站在北京郊區10個“最美鄉村”之一的北京市平谷區掛甲峪村的公路旁,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制片人阿莉最關注這些問題。
掛甲峪村村委會主任張朝起回答說,“不會影響生態,高速路是當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旅游富民”,“2007年村里共接待5萬多名游客,每天接待量不能超過2000人”,“村里主要是有機水果,不使用農藥、化肥”。
“要控制數量,不能來太多人。”阿莉就掛甲峪村生態環境保護提出建議時說。
作為北京奧運新聞中心“百姓發布”系列活動,40余家中外媒體的記者22日來到距首都中心區約70公里的掛甲峪村,參觀這一“北方山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模式”的良好生態保護狀況。
平谷區區長邱水平說,平谷是北京重要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現有果樹面積40萬畝,產品銷往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位于北京市東北的平谷區人口42萬,是京津兩大城市的重要節點,在北京建縣最早,是規劃中的首都新城。
邱水平說,作為京津高速路第三通道的京平高速路6月即將通車。“屆時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前沿地帶的平谷,地理位置將更加優越,將成為北京東部的門戶和樞紐”。
記者們還關注當地農民生活的變化,清潔能源的使用,如何發展生態旅游和環保旅游等。邱水平說,平谷正努力打造以旅游接待為主的服務型新民居,“新民居壽命是傳統民居的5倍,采用新型保溫節能建材和太陽能采暖,大大節約了農村冬季燃煤,既降低了成本,又減少了污染排放”。
“新農村普遍采用風能、太陽能發電照明,農民使用生物質氣爐燒水做飯,使用現代化通信設備,同樣享受到了城市的便捷。”他說。平谷生態質量氣象評價位居北京市第一,擁有載入吉尼斯記錄的22萬畝世界最大桃園。
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記者布魯諾·拉弗洛說,這里是中國保護生態努力的一個很好展示,以果業為主導的農業讓這里非常富有,只有保護生態才能持續發展,否則經濟發展將停滯。
“對于居住在城市的人來說,這里完全是另外一種經歷。這里進行的保護生態的嘗試非常吸引人,也可以推廣。”曾于1977年、1978年、1979年作為意大利乒乓球隊隊員來華接受中國教練訓練的拉弗洛,30年后再次來到了北京。
他此前了解的中國農村都是問題很多,城鄉差距大,而這里卻不是他腦海中的中國農村景象。他很驚訝這里普遍使用太陽能等設備。“清潔能源是世界的未來。”他說,意大利也有類似“提供早餐和床位”的生態旅游。
不過,像掛甲峪這樣的村莊還只能代表中國農村未來發展的一種“模式”,中國的不少農村仍然貧窮落后。改變它們的面貌,需要中國政府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付出艱苦的努力。
韓國《東亞日報》的邊映昱從1993年起已經是第7次來中國了,但訪問北京郊區農村還是第一次。邊映昱認為,這里的農村“很干凈,很開放,發展快,比十年前的生活好很多”。
邊映昱關心中國農民的生活狀況,“韓國的很多民眾對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況不了解”。他還拍攝了很多農民笑容的照片。“他們的笑容很燦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