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破百”了。
1月3日凌晨,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英國《獨立報》、中國新華網等主要媒體,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在網站最醒目位置,赫然發布“油價突破100美元/桶”的消息。不出幾個小時,相關的深度報道、分析,電視中的訪談,鋪天蓋地輪番轟炸。
雖然已經高位震蕩很久,100美元不過是個數字,但毫無疑問,這是個突破人們心理關口的里程碑。
政經形勢助推投機
1月1日,非洲,一群武裝人員襲擊了哈科特港,那是尼日利亞石油工業的中心。他們圍攻了兩個警察局,突襲了當地最大的一家酒店,尼日利亞的石油出口受到威脅。飛躍大洋,地球的另一邊,消息刺激了市場脆弱的神經,引發了新一輪買盤,油價隨之破百。
油價上漲的表面原因是地區動蕩:近期包括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肯尼亞選舉,以及美元貶值、美國石油庫存減少,還包括中國、印度的需求擴大。但突發事件每年都有,為什么偏偏是在2008年開端催破100美元?
流動性的釋放增加了市場的貨幣供應,而在原油供應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需求方必須用更多美元購買所需石油。
為了自身利益,石油生產國早就開始在供應上偷偷撤火。2005年以來,世界原油的供應幾乎沒有增長。“OPEC近年來刻意控制產量,缺乏投資熱情,缺乏擴大生產的動力。”英國倫敦全球能源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朱利安·李說。
次級貸危機給予了原油市場投機商更多的投機理由。這場在美國金融和信用體系造成破壞的危機如果蔓延,將抑制美國經濟需求并進而對油價產生抑制作用。但在現階段,這場危機被解讀為經濟前景轉涼的可能信號,并被放置到了全球政治、經濟前景黯淡的大背景中,被囤油者利用。
制約油價上漲力量轉強
1月3日,紐約油價破百似乎“嚇倒”了全球股市,美國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1%,其中道瓊斯指數跌220.86點,跌幅達1.67%。亞太股市也全線下挫。除了因假期休市的日本之外,地區主要股指無一上漲。澳大利亞股市收跌1.00%,為3周來最大跌幅。香港股市則狂瀉2.44%。歐洲的股票市場同樣遭遇了大跌。同時,黃金等期價也全線暴漲,逼近歷史最高點。
這些都是市場的必然反映,但油價“破百”的影響還遠不止這些。
1年前,高盛公司曾預測油價將漲到105美元,許多人嗤之以鼻,一個月前,面對供應不足的指責和增產壓力,OPEC還堅持宣稱供求平衡。一周之前,當伊朗形勢緩和時,許多專家和媒體也曾猜測和辯論著油價的跌勢。這些爭論雖然不能就此得出對錯,但正如《洛杉磯時報》所說的:“油價‘破百’的消息是個強有力的證據,讓優勢和市場的心理倒向油價看漲、供求不足一邊。”
影響并不僅限于市場和專家之間,還有決策者和國家發展的選擇。1月2日,美國能源部發言人梅根·巴內特在油價破百后說:“高油價對美國造成的影響,會促使美國提高提煉和使用能源的效率。”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也說過:“中國會采取措施防止高油價對經濟的沖擊,例如選擇使用煤變油技術。”據稱,中國神華集團已經掌握煤變油技術,在油價超過30美元時就可以有利潤。
油價“破百”,使制約油價上漲的因素愈發重要,人們對這些因素的心理依賴也會越來越明顯。
能撐多久
高油價毫無疑問是損害經濟的。
對于印度這樣急需能源喂養高速增長的經濟的國家,高油價使政府補貼國內工業和家庭石油消費的財政負擔加重,使政府預算平衡受到壓力,增加社會不穩定。此外,還會帶來公司和消費者信心下降,從而改變投資、儲蓄和支出結構和水平。
相比起來,中國的情況比印度樂觀,因為人民幣和國內資產正不斷升值,抵消了油價上漲的部分壓力。歐洲由于歐元對美元的升值,以及內部替代能源的廣泛應用,壓力也并不大。
也許OPEC和俄羅斯等石油出口國是贏家,但油價并不會無限漲上去。
“從短期來看,雖然油價在今年中前期仍將保持高位,但從長期來看,高油價會抑制消費,從而緩解供需矛盾,帶動油價回落。”朱立安·李分析說。據全球能源研究中心估計,全球原油需求自2004年以來增速不斷放緩,前3年的增幅幾乎是逐年減半。
分析人士說:“油價在100美元上是立不住的。推動油價上漲的各方面因素,從整體上看是見頂的趨勢,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需求會進一步縮小。而美元一旦停止下跌,必然促成油價的猛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