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外針對牙膏、寵物食品、輪胎、玩具等中國產品的召回事件頻頻發生,以產品質量、安全、環境等技術性標準為名的貿易糾紛逐漸走入大眾視野。技術性貿易壁壘已逐漸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
所謂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某經濟體以維護基本安全、保障生命、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采取的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主要包括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檢驗和檢疫措施、包裝、標簽及標志要求、綠色壁壘、信息技術壁壘等。
歐盟國家是最先意識到國際貿易中技術性壁壘作用的。
繼2005年生效的“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簡稱WEEE)及“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簡稱RoHS)之后,歐盟今年先后推出“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REACH)以及另一項主要針對能耗的技術壁壘——“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EUP)。
其中,REACH的生效將使中國面臨入世以來最大的貿易壁壘。它會使歐盟市場上約3萬種化工產品和其下游的紡織、輕工、制藥等產品分別納入注冊、評估、許可三個管理監控體系。業內專家指出,由于所有物質檢測和注冊費用均由企業承擔,保守估計我國企業每年為REACH所要負擔的成本為5至10億美元。僅據初步統計,它會對我國約3萬多家企業產生影響。
從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看,隨著世貿組織貿易規則的完善,關稅、配額、許可證等傳統貿易壁壘逐漸弱化,反傾銷措施仍持續存在,而技術性貿易壁壘則快速發展,逐漸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從1995年到2007年上半年,各成員國通報影響貿易的新規則總量為23897件,其中技術性貿易措施16974件,占總量的71%。據估計,去年技術標準影響了全球80%的貿易,涉及金額達8萬億美元。
中國出口企業因此面臨巨大考驗。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發生的召回案中約六成針對中國商品,涉及寵物食品、玩具、輪胎等多個領域。
9月上旬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中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年度報告(2007)》,顯示,去年我國全年出口貿易因技術性壁壘遭受直接損失359.20億美元,有31.4%的出口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響。
專家指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快速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從外因來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歐盟都以強調自身利益為核心,對外態度逐漸用強。由于發達國家擁有技術優勢,在標準制定上擁有更多話語權,因而技術性貿易措施成為其重要貿易壁壘。
從內因來看,中國企業出口依賴度大,自主品牌較弱,對發達國家的夕陽產業形成一定沖擊;同時由于我國產業結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類似,形成競爭。去年對我國發動技術性貿易壁壘最多的地區依次是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和東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