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中國用于治污投資額5年增9成 太湖上游企業排污當地政府補償  -深交所發布新規:重大會計變更需股東大會事前決策 答問 全文 -中國職業病種類50年增加8倍 從14種擴大到115種 診斷制將完善 -2023萬休眠賬戶退出交易系統 資產支持證券可質押回購 公告 -中國擬立法明確不適合女性崗位 中小企業吸納失業人員可享優惠 -國土部:開發商拿地將不得分期付款 -中國人均住宅面積增至27平方米 中低價房用地不得低于總量70% -A股存量資金攀上1.47萬億新高 滬深兩市今年IPO籌資達3284.14億 -鐵礦石新一輪談判:五大因素對中國有利 船舶工業明年或現"拐點" -中國斥資2565億防治11流域水污染 電子廢物無照拆解最高罰50萬
《能源法》框架初具雛形 可能再度設立能源部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可能再度設立能源部

依照現階段《能源法》討論稿提出的能源監管思路,未來中國將由一個統一的能源管理機構來行使能源監管職能。這個部門或稱“能源部”,或稱“能源委員會”,但無論是何種稱呼,其一旦成立都意味著中央行政管理架構的重大改革。

多年來,中國能源行業長期處于電監會、發改委、商務部多頭監管的狀態,而名義上分管能源工作的能源局僅是一個隸屬于國家發改委的司局級單位,編制只有30人。但相對應的是,無論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公司等大型能源企業,還是電監會等專門的行業機構,都是部級或副部級建制。這導致長期以來,從行政制度和管理權限上看,能源局根本就管不了這些機構或企業,也就更談不上系統協調、調配資源了。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委員王維城第3次向全國兩會提交了關于組建能源部的建議。他提議,組建能源部后,可以考慮下設節約能源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專門機構。

而坊間關于成立專門能源部門的呼聲由來已久。對國外能源機構一直有著密切關注的中共中央黨校能源專家曹新就表示,西方或者中東國家普遍設置有內閣級別或相當于部委級的能源部委,中國不能長期缺位。“即便沒有《能源法》,中國也應該重建能源部了。”曹新說。

早在1980年,中國就曾成立過國家能源委員會,而后在1988年成立了能源部。雖然該部門只存在了不到4年的時間,但將石油、煤炭以及電力管理集于一身的架構,已在形式上預演了現代綜合性主管機構的雛形。

“能源部如果要成立的話,從時間進度上看也可能在《能源法》出臺之前。”上述《能源法》起草專家組成員告訴本報記者,能源部最快在明年初召開的兩會期間就可能浮出水面。但現在看來,《能源法》要想趕在明年兩會時通過人大討論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根據原定計劃,《能源法》將在今年年底前形成送審稿,報至國務院。經過修改后,按照立法程序,屆時形成的《能源法》草案要上報人大討論,再要經過“一讀”“二讀”“三讀”。其中,每一次討論至少需要3個月時間,這樣就是9個月。之后才提交人大表決,期間還要經過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的審議。

“預計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能源法》制定工作才能真正定局。”該人士說。

而另一位專家則指出,成立能源部之舉牽涉甚廣,關系到龐大的機構組建、利益分配等種種問題。這些都需要足夠長的時間消化,因此中央對設立能源部肯定會三思而后行。 (記者 陳其玨)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上一頁   1   2  3  



相關文章:
中國建設工程項目數據庫-新能源發電項目(20071008-20071014)
雪域高原最大能源項目 四川直孔水電站建設完工
一切皆可變為石油 新能源曙光在即(10項技術)
上期所與石油大學深化能源經濟合作
8月煤炭、電力、石油等能源生產穩定增長
中國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推出
受限能源新政 中糧控股縮減糧食乙醇投資
中科院院長路甬祥提出中國能源科技發展路線圖
蒙古能源與中國合作 對象身份成謎
外國能源巨頭瞄準中國"黑色黃金"——煤炭生意
圖片新聞:
研究生招考分數線分區調整 7省分數線將調低(通知全文)
07年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座次排定 主要在東部(名單)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聚焦十七大前中國人事任免
· 中國反壟斷法出臺 向壟斷說“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