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 “十五”期間全國汽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351.6億元,超過了以前所有投資的總和;去年一年汽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500億元,2007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達789億元,這是記者9月8日在天津舉行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獲得的汽車行業投資統計數據。
面對近年來國內汽車行業投資的迅猛增長,行業主管部門再次拉響了產能過剩的警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國寶在論壇上再次明確,對于新進入汽車市場和制造行業的企業準入,國家還要進行控制,以求在市場經濟和國家引導方面尋求一個平衡。
■ 整車產能已突破1000萬輛
張國寶認為,中國汽車工業近年的高速發展態勢超過了世界和國內許多人的預料。僅在“十五”期間國內汽車工業就從不足300萬輛產銷規模跨越到了700萬輛,“今年產量預計要達到850萬輛,這已經毫無懸念。根據現在的估計,中國現有生產汽車整車的能力可能已經超過了1000萬輛,同時各種產業資本、金融資本還在源源不斷地進入汽車領域,產能過剩目前已成為發展改革委和汽車界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張國寶表示。
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汽車工業結構調整意見的通知》稱,2005年汽車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僅71.5%,我國汽車產能過剩的苗頭已經顯現,并可能進一步加劇。按照有關部門的統計,2005年全國汽車產量大概近800萬輛,而銷量只有570萬輛。如果不對投資進行限制,“十一五”期末汽車產能可達2000萬輛。
張國寶在論壇上透露,繼力帆和江淮進入轎車領域之后,目前還有一大批正在等待進入的汽車企業。其中包括廣東東莞和馬來西亞的跑車項目等。另外,長城、長豐等傳統SUV汽車制造商目前也正在努力爭取轎車資格“準生證”。張國寶告誡說,“車市有風險,入市要謹慎”。他說,雖然2006年全國每千人的汽車保有量只有27輛,而世界平均水平為150輛,但不能因此盲目認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空間還很大。
■ 跨國車企掀起第二工廠旋風
在張國寶看來,結構性過剩已是當前汽車工業產能過剩的基本特點。而根據此前部分汽車企業發布的信息,包括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神龍汽車華晨寶馬和廣州豐田在內的多家跨國公司在華合資企業,都已經著手建設第二工廠,并將在未來兩三年內相繼投產。
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名譽會長何光遠在論壇期間向記者表示,目前斷定國內汽車產能已經過剩還為時尚早,但是“結構性過剩”危機確實是存在的,而且需要主管部門加以警惕。何光遠建議,大規模資本進入汽車行業應該謹慎,國家產業政策在對此加以引導的基礎上,應該鼓勵企業間更大規模的兼并重組。記者從論壇還了解到,目前國內具備20萬輛規模的10家汽車集團,已占84%的市場份額,汽車工業“散亂差”的布局已根本性改變。
■ 汽車行業準入門檻正在調高
由于主管部門早就預見到“由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導致生產能力過剩”情況的出現,我國最新發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調高了汽車行業的準入門檻:即要求轎車生產企業的總投資額不得低于20億元,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必須斥資至少5億元人民幣。由于主管部門在新上馬轎車項目的審批上念“緊箍咒”,不少急于“轉戰”轎車市場的車企仍然徘徊在政策的門檻之外。(北京參考/記者 楊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