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36個大中城市經適房價格跌1.2% 國家機關集資建房一律不得供地 -民航總局斥資1400億改擴建機場 計劃新增42個 明確放開票價下限 -鄭州一建筑工地垮塌事故致7死17傷 舉報工地隱患最高可獲2000元 -國家預防腐敗局成立 監察部長馬馼兼任局長 探索設立村級紀檢員 -濱海新區綜合改革方案上報國務院 私募股權基金協會將在津成立 -滬深總市值破24萬億 最牛散戶半年獲利上億 八行為屬市場操縱 -央行七調存款準備金率 年內或再加息 -周四滬綜指盤中一度突破5400點 人民幣匯率破7.55關口再創新高 -上證所:重大合同與對外投資須披露 5家中國公司將登陸紐交所 -尚福林:四項措施穩定資本市場 中國將恢復審批合資證券公司
吳儀:加工貿易政策調整要給企業一定的過渡期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07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吳儀:貿易政策調整要公開、透明、有過渡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6日與臺灣工商界代表座談時表示,貿易政策要與時俱進,不可能幾十年不變。但是,政策調整要力求做到公開、透明,要給企業一定的過渡期。

2006年以來,根據國家宏調控政策要求,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多項加工貿易調整政策。今年7月23日,商務部、海關總署公布新一批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對列入限制類的商品將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

這些著眼于出口結構調整的政策成為臺商們熱議的話題。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曾欽照說,廈門的臺資企業七八成是做出口貿易的,生產的產品有皮包、皮鞋、眼鏡、陽傘、電子器材等,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對臺商的影響頗大。

“加工貿易政策調整是大勢所趨,建議中央出臺有關政策時通盤考慮,給予平穩的過渡期。”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說。

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張漢文、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等臺商代表,也分別就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知識產權保護等反映了他們的意見。

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在回答臺商問題時說,為順利實施加工貿易政策,實現調整目標,商務部會同國務院相關部門,多次聽取了地方部門和國內外業界的意見,尤其是港澳臺企業的意見。經過認真的調研和統籌平衡,妥善解決了大家關心的臺賬“實轉”問題,允許加工貿易企業使用保付保函等多種形式交納保證金。

魏建國說,對于下一批限制類目錄范圍問題,商務部將對商品進行具體分析和評估,區別對待,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再考慮出臺時機和過渡期問題。同時,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支持中西部發展和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的政策措施。對于許多企業十分關心的取消國貨復進口保稅措施,國務院非常重視業界的意見和建議,決定暫緩執行。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配套措施,提出多渠道解決國貨復進口問題的方案。

參加座談會的臺商代表紛紛表示,雖然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可能在短時間內給加工貿易企業帶來一定沖擊,但大陸的經濟發展依然極具吸引力。

吳儀說:“兩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也更有條件攜手合作。”

她說,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和促進中部崛起戰略,給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提供了許多商機。希望進一步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特別是在電子信息、光電、生化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的合作,通過合作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合作層次,共同應對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激烈競爭。(記者 張毅 許雪毅)

來源: 新華網

相關文章:
商務部等三部門明確加工貿易臺賬保證金繳納方式
加工貿易新政繃緊浙小企業資金鏈 臺賬從空轉變實轉
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中國有了“綜合保稅區”
加工貿易新政施行 商務部可能繼續提高其門檻
中國加工貿易新政實行,促進中部經濟崛起
加工貿易新政實施在即 長三角珠三角表情各異
加工貿易政策下月或再調整 相關企業“如臨大敵”
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影響出口總量 每年將調整一次目錄 直播實錄
圖片新聞:
山東炸響拆除小火電"全國第一爆" 每年可減二氧化碳排放320萬噸
即將探月的“嫦娥一號”衛星模型首次展出 將傳回月球照片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反壟斷法出臺 向壟斷說“不”
· 第三屆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