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看作調控“執行年”的2007年匆匆過半,房地產調控卻正遭遇新一輪房價集體上漲帶來的嚴峻考驗。在上海,中房上海指數辦公室7月10日公布,6月中房上海住宅指數為1375點,同比增6.6%。在北京,今年新建商品住房售價1至5月份平均漲10.1%。(資料圖) 中新社發 井韋 攝
面對房市,如今叫苦最多的是急需購房者,他們看著房價,捏著鈔票,盼望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斷出招。不過,挨了不少批評大棒的地方政府現在日子也不好過。“如今壓力很大,看著房價不斷攀升,大家都在想轍。”一位地方官員日前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如此叫苦。有分析人士認為,地方政府,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也在面臨著房價飛漲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中央對于房市調控的效果正在地方通過壓力的轉移將得到逐步顯現。
房市調控效果可以說是通過壓力也必須通過壓力才能顯現。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1%,漲幅比上月提高0.7個百分點,創下自2005年7月對房價實施月度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些數字如同一記記大棒重重地敲打著各級地方政府。如果說過去的房價飛漲還有可以緩沖的空間,但如今,這個空間在中央壓力和社會壓力的積蓄和催化下幾乎為零。
地方政府承受的壓力可以通過近期他們紛紛推出的房市調控的政策來予以說明。7月初,上海針對二手房交易首次推出增值稅的征收,也在7月,深圳也出臺類似的二手房交易增值稅政策。日前,北京也準備推出建設限價房的規劃。而在過去的兩個月內,南京市政府連出四招,似乎要招招致命:一招是要求配建“中低價房”,二招是政府核價,三招是嚴查違規,四招是不準漲價。而早在5月,福州就推出了限價房的具體政策。更早在4月,山東省建設廳負責人提出,各地在經濟適用房建設過程中,要把經濟適用房建設經營中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成本狀況列出清單,向社會公布,讓群眾監督。就是在經濟發展不發達的重慶,也要求房市發展必須保持“五個協調”。《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些房市調控政策不斷由宏觀轉向微觀,由政策指導趨向細節規范,充分說明各級地方政府在緩解房市壓力方面不得不各出高招,層出不窮。
與地方政府迭出新招不同,中央政府對于房市調控不再像前幾年那樣不斷出手,過去幾年在控制房市土地資源、資金借貸甚至房屋面積等上都有大手筆大動作,如今即使出手,也沒有過去那么多的行政性政策出臺,而更多的是通過市場手段如加息,通過對整體經濟結構的調控來把握房市走向。
房市壓力的這種由中央向地方的傳遞和轉移,是多種因素一起發酵的結果。此間觀察人士認為,不外乎有如下原因。
首先,房價高漲雖然也能給地方經濟繁榮帶來一定動力,但各種風險在不斷積蓄,其中的社會風險則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難以跟上房價增長速度的矯健步伐,不僅在社會輿論上地方政府難以躲閃各種話語炸彈,而且在社會秩序上可能隱藏某些危機。如果一任房價飛漲,一任房市處處開花,那在土地征用問題上、在游資積蓄問題上都將帶來很大的風險,甚至會進一步推動地方經濟的通脹,帶動資源類價格甚至各類消費品價格的上漲,這些都是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克服又難以克服的問題。
其次,保持中央與地方的政令暢通在今年以來一直是個敏感而迫切的政治話題。而地方政府是否完全執行了中央的房市調控政策,并通過更加具體詳細的規范來予以實施,目前則是考驗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局觀和責任感的一個具體指標。而過去,地方政府在保證中央政令暢通方面則一直面臨巨大壓力。現在宏觀經濟普遍看好,地方經濟也勢頭不錯,此時是保證政令通暢,完成經濟結構轉型,改變GDP單純依賴房地產這樣的支柱產業之增長結構的最好時機。如果某些地方政府還抱住地方利益不放,的確難以體現地方決策層的領導力了。
再次,在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之中,存在許多違規違法的黑洞,特別是資金的黑洞。目前中央已決定對各地的土地轉讓金等進行專項審計,其結果可能是要揪出一些貪官。這表明靠著房地產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可能會滋生一些甚至是重大的腐敗問題。此前這樣的案例已經出現。而配合中央的總體調控政策,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開發進行一些限制和規范,將部分減少地方政府的違法違規的腐敗行為,對于確保政府的信任和尊嚴,維護政府政令的通暢都有好處。
最后,地方政府通過推出對房市調控的具體政策,表面看來減緩了壓力,從更深層次看,則是對科學發展觀的認同和貫徹。可以預見的是,徹底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則是從中央到地方繼續承擔的使命,也是黨的十七大要強調的重要內容。當前黨中央和國務院不斷推出利民政策,地方政府必須跟上歷史步伐。非此,則不能說地方政府還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政府。既然如此,在房市調控這個重大問題上,地方的決策層必須挑燈夜戰,頻出高招,早見效果。
由壓力到動力,這是一個普通的公式,但這個公式能否由“數學高手”得出明確的答案,我們將拭目以待。(周華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