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長三角藍皮書《2007年:創新長三角》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藍皮書指出,2007年長三角地區將持續快速發展,預計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13%左右。
從國際環境看,受國際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美國房地產市場降溫等因素的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增速將放緩,2007年,全球經貿增長將因此而放慢。
從國內環境看,我國將進一步實施宏觀調控、控制投資、鼓勵消費、穩定出口,更加重視能耗和環保目標,積極構建和諧社會,預計2007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適當降溫。但是,中國經濟發展強大的內在動力不容忽視,多數國際機構預測,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比2006年回落1—1.5個百分點。
基于以上背景,2007年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將表現出以下趨勢性特征:
一、經濟發展進入內需與外需的均衡增長階段。今年以來,雖然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趨緊、要素資源價格過高等不利因素的沖擊,長三角區域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這主要得益于內需的拉動作用增強。以上海為例,1999~2005年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和凈流出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分別為48.4%、44.2%和7.5%。長三角區域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機制已經基本形成,并在尋求內需與外需的均衡增長。第一,投資穩步增長,投資效率進一步提高。以浙江為例,1990~2005年,其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1%,拉動經濟增長提高0.25個百分點。從邊際資本——產出效率來看,2000~2003年,投資效率呈現升高趨勢;2001~2005年,投資效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二,消費需求趨旺,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1991年以來,上海市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達到90%左右,最終消費的貢獻率達到50%左右。浙江省消費需求每增加1%,經濟增長0.47個百分點,年均13%的增長中大約有6個百分點歸功于消費。第三,出口結構趨于優化,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隨著我國對內對外開放度的加大,長三角地區的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外需逐漸壯大,與內需均衡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二、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經濟增長方式持續優化。近年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在市場需求的牽引下,長三角地區逐漸推進產業的梯度轉移,努力實現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轉變。2001~2005年間,浙江省全員勞動生產效率從24666.44元/人提高到43337.28元/人,年均提高11,9%。今后一段時間,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進一步優化,長三角地區正著手進一步推進產業的梯度轉移,投資科技含量高、污染低、耗能低、效率高的行業,為此,雙管齊下:第一,繼續“開放門戶”,向外延伸發展的觸角。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競爭機制,加快優勝劣汰和資產重組的步伐。第二,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能耗、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先進制造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
三、區域發展趨于均衡,經濟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成為全國經濟增長的領先者,原因在于重視地區間資源要素的互動和產業的梯度轉移。為了促進蘇北地區的經濟加快發展,江蘇省一貫推行產業、財政、科技和勞動力的“四項轉移”。同時,在國家宏觀調控大背景下,蘇南地區鼓勵企業盡快把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產業轉移到要素相對充足的蘇北。五年多來,省內外共向蘇北產業轉移500萬元以上的項目7947個,項目總投資額2431.4億元,實際引資額982.8億元。進入“十一五”時期,江蘇省仍繼續推動境內外產業和科技成果向蘇北轉移,加快蘇北地區工業化進程。如今,蘇北已進入了工業化、城市化、經濟國際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進入經濟起飛的關鍵時期。同時,這種產業和資源要素的轉移也為蘇南企業拓展了發展的新空間。未來時期,蘇北在蘇南地區的產業扶植下,將會更快更好地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將更加協調,長三角的發展后勁也將進一步增強。
未來一個時期,長三角地區在投資、消費以及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驅動下,經濟仍將平穩快速增長。預計2007年,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13%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5萬億元以上,占全國的1/4左右。
(本文數據、觀點均來自2007年長三角藍皮書《2007年:創新長三角》,參考第36-3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