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五月份中國CPI同比漲3.4% 創兩年來新高 預期再次加息調控  -中國通過電力加價 減少電廠二氧化硫排放 南堡油田鉆井將零排放 -中國新特區下一站:武漢長株潭在望 成渝新特區:優惠政策下月定 -俄公司稱東線石油管道至中國支線造價超4億$ 伊朗希望在華儲油 -中國南方洪澇災害已造成1063.8萬人受災 71人死 將再遭暴雨襲擊 -制止擇校費是城市義務教育治理重點 國民受教育水平將明顯提高 -央行新規:切斷恐怖融資鏈條 包括安理會決議所列恐怖組織 全文 -中國城市環境仍存在三方面突出問題 06年城市環境考核結果發布 -中國航空打造西部空中絲綢之路 新疆6月10日起開辦入境口岸簽證 -新車船稅7月起征繳 稅額上限平均提高一倍
稅務總局:企業享受稅前扣除實習生報酬的政策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5 月 17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來自稅務總局的消息,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的有關要求,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06年12月聯合下發了《關于企業支付學生實習報酬有關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107號)。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下發了《企業支付實習生報酬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稅發[2007]42號),明確了企業享受稅前扣除實習生報酬的稅收政策。

該《辦法》第二條將“企業”界定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同時,為鼓勵企業長期穩定地接受實習生實習,《辦法》第五條規定,接收實習生的企業與學校必須正式簽訂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實習合作協議;第六條規定,對未與學校簽訂實習合作協議或僅簽訂期限在三年以下實習合作協議的企業,其支付給實習生的報酬,不得列入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第七條規定,企業雖與學校正式簽訂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實習合作協議,但如出現未滿三年停止履行協議情況的,企業已享受稅前扣除的實習生報酬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并補繳企業所得稅和依法加征滯納金。

另外,對因企業主體消亡或學校撤銷等客觀原因導致未滿三年停止履行協議情況的特例情況,《辦法》也相應作出了不再補稅和加征滯納金的規定。

關于支付報酬的扣除標準和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企業稅前扣除的實習生報酬,依照現行的計稅工資辦法進行管理:即,支付的實習生報酬高于計稅工資標準的,按照計稅工資標準扣除;支付的實習生報酬低于計稅工資標準的,按照實際支付的報酬進行稅前扣除。

為防止企業虛報實習生報酬騙取稅前扣除,《辦法》第九條規定企業或學校必須為每個實習生獨立開設銀行賬戶,企業支付給實習生的貨幣性報酬必須以轉賬方式支付。同時規定企業以非貨幣形式支付的實習生報酬不允許稅前扣除。如企業故意弄虛作假騙取實習生報酬稅前扣除,稅務機關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為方便企業享受稅前扣除實習生報酬和減輕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受理的工作量,《辦法》第十一條明確規定企業享受稅前扣除實習生報酬實行備查制,即企業日常申報時自行扣除。同時為防止出現管理漏洞,《辦法》規定企業日常管理中必須備齊以下資料供稅務機關檢查核實:企業與學校簽訂的實習合作協議書;實習生名冊(必須注明實習生身份證號、學生證號及實習合同號);實習生報酬銀行轉賬憑證;為實習生支付意外傷害保險費的繳付憑證。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稅務總局通知規定單張發票中獎超800元須繳個稅
國家稅務總局:企業境外所得大多將不用補稅
房地產業納稅偏低 國家稅務總局將進行專項檢查
財政部稅務總局取消部分鋼材出口退稅 貿易商影響大
稅務總局規范個人財產拍賣收入所得稅征收(全文)
國家稅務總局:個稅自行申報帶動稅收增加58%
發改委稅務總局通知:47家信用擔保機構不再免稅
稅務總局:新稅法對引進外資不良影響不會很大
稅務總局官員:開征物業稅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國家稅務總局:土地增值稅清算后稅款將多退少補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中國首列國產時速300公里動車組年底將竣工下線 明年批量交付
南方暴雨洪澇已致66死12失蹤 近900萬人受災 降雨仍將持續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