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發改委分析,2006年,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投資增長過快、新開工項目規模過大等問題,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和改善固定資產投資調控。
一、加強和改善投資調控的主要措施
1、全面清理新開工項目,從嚴控制新上項目。針對新開工項目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按照6大方面23項標準,對上半年新開工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這次清理工作綜合了產業政策、規劃、市場準入、項目審核、以及土地、信貸、環保、安全等各方面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實現了“依法行政、依法調控”,增強了針對性和操作性。
2、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和市場準入“一個門檻”。嚴格執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嚴格審批新增建設用地,繼續暫停開發區擴區、升級和新設。加大票據對沖力度,三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兩次提高基準利率,大力回收銀行體系過剩流動性。嚴格執行產業政策、規劃和環保、安全、能耗、水耗、質量、技術、規模及資源綜合利用等市場準入標準。
3、堅持有保有壓原則,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國務院發出《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各項政策規定,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加強房地產調控。有關部門對各地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開展了聯合檢查,整頓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
按照落實“五個統籌”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國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結構,突出重點,集中力量辦大事,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對促進協調發展、推動結構調整和加強薄弱環節建設等方面的作用。2006年中央政府投資加大對農村建設、社會事業、環保生態、西部大開發的支持力度,其中農村建設、西部大開發投資比例高于上年。
二、投資調控取得明顯成效
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步回落。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萬億元,同比增長24%,增幅比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下降5.8和3.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投資增長24.5%,增幅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下降6.8和3.7個百分點。自上半年以來,在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城鎮投資增速逐月穩步回落。
2、新開工項目規模明顯下降。隨著全面清理新開工項目工作的逐步深入,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逐步落實,新開工項目規模明顯下降。2006年新開工項目21萬個,比上年增加2.3萬個,同比少增1.1萬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為6.7萬億元,同比下降4.4%。2006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占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的比重為30.9%,同比下降7.7個百分點。
3、投資結構逐步調整優化。
地區投資結構逐步調整優化。2006年,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0.6%,比全國城鎮投資增速低3.9個百分點;中部、西部地區投資分別增長33.1%和25.9%,分別比全國城鎮投資增速高8.6和1.4個百分點。東部地區投資占全國城鎮投資的比重為52.4%,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中部、西部地區投資占全國城鎮投資的比重分別為24.1%和21.4%,比上年分別提高1.6和0.2個百分點。
行業投資結構出現積極變化。2006年,制造業投資增長29.4%,增幅比上年下降9.2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下降2.5%,增速比上年下降30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長27.9%,下降4.5個百分點;紡織業投資增長21.1%,下降16.9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投資增長11.1%,下降22.6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1.8%,增幅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比上半年下降2.4個百分點。
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建設得到加強。2006年,農村投資增長21.3%,增幅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全年用于農村建設的國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過600億元,農村飲水、沼氣、道路、送電和農林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中央政府投資還重點支持了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兩基”攻堅農村寄宿制學校、職業教育等基礎教育和公共衛生項目;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項目;十大節能重點工程、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示范項目、松花江和淮河等重點流域污染治理等節能環保項目。
總體上看,2006年,在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固定資產投資和新開工項目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遏制,投資運行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