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的四川村民曹全才花了半天時間,才從幾公里外挑了半擔生活用水。他沮喪地說:“天旱得太厲害了,別說莊稼,人都快沒水喝了。”
曹家所在的樂至縣是四川省干旱最嚴重的地方之一。曹全才指著糧柜里新買的半袋大米說:“家里早就買米吃了。去
年大旱,我種的8分(0.8畝)地稻谷一斤都沒收到。今年還是沒水,玉米和稻谷種子種不下去啊。”
中國西南去年遭遇了特大干旱,產糧大省四川的糧食年產量比上年減少了161.5萬噸。
受今年春旱影響,四川省境內青衣江、大渡河、嘉陵江等主要江河來水比往年減少了一至三成,都江堰灌區水源岷江今年的來水量是有水文記載以來最少的一年,全省水利工程蓄水比去年同期減少15.5億立方米,冬水田也減少了五成。
來自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的統計顯示,截至3月28日,全國耕地受旱面積已達2.03億畝,主要分布在西南西部、華南南部、東北西部和西北的部分地區,有1340萬人、1209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
連年干旱已經給中國敲響了糧食生產的警鐘。據水利部統計,“十五”期間,全國農田受旱面積年均達3.85億畝,平均每年因旱減產350億公斤。
中國政府日前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指出,近100年來中國的平均氣溫上升了0.5至0.8攝氏度。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1世紀后半期,中國的小麥、水稻和玉米等農作物產量最多可能下降37%,糧食安全將受到嚴重影響。
盡管中國去年糧食產量實現自2004年以來連續第三年大幅增產,達4.9745億噸。經濟學博士何樹平說,中國糧食產量持續增長的基礎并不牢固,總體上仍產不足需,屬于恢復性增長。
上月舉行的中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說,中國經濟要出問題,很可能從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開始。對此,決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氣象監測評估公報顯示,在去年發生的各種氣象災害中,干旱成災面積最大。
干旱對中國糧食生產的威脅暴露出農村基礎設施不足。據水利部統計,目前中國缺乏灌溉條件或設施的“望天田”達11.1億畝,已建成的8.38億畝灌溉面積中有2/3還在沿用落后的灌溉方法。
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曾透露,中國平均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約為1公斤,而以色列等灌溉技術先進的國家平均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達到2.5至3公斤;目前中國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35%,而英國、德國、法國、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家,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都達到了80%以上。
根據水利部的部署,今年中央將投資20億元人民幣,通過灌區節水技術改造和用水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此外,水利部還將力爭確保中央每年安排投資50億元人民幣,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任務。
“持續的干旱對我國糧食生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只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跟上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從近期來看,糧食生產總體上還是安全的。”何樹平說。 (記者馮昌勇王秀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