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持續上漲孕育下跌周期 ●過高油價抑制消費刺激供給
●限產協定面臨難題未必奏效 ●美元貶值影響油價因素趨弱
兩年前,就有專家預言“高油價的時代從此到來了”;一年多前,一個著名而權威的國際咨詢機構曾大膽預測國際油價將在短期內突破100美元/桶。但是,國際油價后來的波動似乎與“專家”、“權威”人士或機構的判斷嚴重不符,國際油價不僅遠低于100美元/桶,而且跌勢非常明顯。
其實,對于類似石油這樣的價格經常波動的周期性商品,根本沒必要迷信專家和權威。可惜的是,人類有三大通病似乎難以克服:一是由于歷史經驗而健忘;二是由于忽略基本經濟規律而盲動;三是由于身處逆境過分悲觀、身處順境過分樂觀而沖動。四年來,面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健忘癥、沖動癥和盲動癥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未來油價的判斷。
當我們反觀歷史,不難發現,幾次主要的油價巨幅波動都出現在1972年以后。從歷史經驗看,國際油價的上漲過程,最長的一輪也沒有超過4年,最短的則不到2年。從2002年開始的本輪油價上漲過程,其持續時間已有4年,目前似乎已是強弩之末,下跌之勢已逐漸顯化。雖然歐佩克企圖限產抬價,雖然有一系列影響油價波動的不確定因素,但只要不發生大的戰爭,似乎都難以改變油價下跌之大勢。
沒有一直下跌的油價,也沒有一直上漲的油價。油價的持續上漲必然孕育著新一輪大幅度油價下跌過程。
首先,過高的油價一般會在中長期內大幅度減少石油的消費量,從而使得需求量大幅減少。在油價飆升之時,消費者將選用更節能的產品(如小排量的汽車)和更便宜的替代性能源(如增加電和煤的使用);廠商必然選用更省能源的機器設備等——即使他們不能在短期內迅速轉變原來的消費習慣或生產流程,油價的持續飆升會迫使他們盡快改變。另一方面,高油價必然在中長期內刺激供給的持續增長。由于種種原因,即使油價再高,石油生產企業也很難增加太多石油供給,但是,在中長期內,則必然刺激石油行業設法增加各種與原油勘探、生產與冶煉相關的投資,從而在不遠的將來增加石油的供給。
另外,作為一個卡特爾組織,歐佩克在實際運行中面臨著諸多難以解決的困難,即使他們之間達成限產協定,也總是有一些國家不遵守協定。而且原油價格越高,各國暗地里違反限產協定的動力顯然越大。歐佩克誕生以來的歷史很好地說明了該組織很難在長期中維持高油價——他們總是就限制產量達成協議,然后又各自私下違背協議。因此,油價在高位運行必然導致各成員國暗地里增加原油供給水平,且一味強調減少石油產量并不完全符合歐佩克所有國家的政治利益,甚至不完全符合其經濟利益。因為俄羅斯、美國、英國等重要的非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完全有可能在石油價格高位時大量供應石油。實際上,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波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是否在主觀或客觀上配合歐佩克的原油減產計劃。油價越是走向高位運行,無論是歐佩克國家還是非歐佩克重要產油國,都有動力大量開采并供給原油。
最后,國際油價是以美元計價的,因此,美元的幣值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些國際油價。在歷次油價大幅上漲過程(包括1973-1974年、1978-1981年、1990年前后以及2002-2005年)中,美元貶值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2002年以來,美元對歐元貶值的幅度超過20%,由此必然導致國際油價虛增。但是,美元也不可能一直持續大幅度貶值下去(從美元對外幣值波動的歷史經驗看,持續的貶值往往也孕育著下一輪的升值),從而這一油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也不再重要。
這樣,一方面是原油需求下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原油供給上升的可能性,而這都可以使得油價出現下跌。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國際油價在短期內上漲的可能,因為國際油價很容易受到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而國際政治因素又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但是,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國際油價的主旋律更有可能保持下跌的走勢,并在較低的價位上平穩運行。 (徐振宇 作者為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