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qū),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萬,其中市區(qū)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xiāng)、橋鄉(xiāng)、酒鄉(xiāng)、書法之鄉(xiāng)、名士之鄉(xiāng)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fā)開放城市。
“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紹興自古以來就以綺麗的水鄉(xiāng)風光聞名于世。寬闊的河湖中,筑有青石疊砌的纖道,將水面劈成兩半。它是背纖的人行走的路,船只依傍的岸,綿延數(shù)十里,一直伸展到水天極目之處。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座造型古樸的石橋,輕舟往來如同梭子在編織綠色的錦緞。乘上烏篷船,欸乃聲中,你能領略水鄉(xiāng)的佳景。近處河道、舟楫、堤岸、民居,遠方田野、村落、山影,好像一切都漂浮在水上。
紹興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遠在新石器時期,紹興的土地上就有了人類的足跡。上古時代的堯舜,曾臨紹興一帶巡狩游憩,親自耕耘。據(jù)史書記載,治平洪水的夏禹曾經(jīng)在此大會諸侯,以計其功,死后葬身會稽山麓。春秋戰(zhàn)國時期,紹興成為越國的都城,越王句踐臥薪嘗膽,發(fā)憤圖強的遺跡至今猶存。在兩漢,兩晉,隋唐五代,這里一直是經(jīng)濟和文化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公元1130年,南渡茍安的宋高宗趙構(gòu)返越,按照“紹(承繼)祚(國統(tǒng))中興”的意 思,把越州改稱為紹興府,有人據(jù)此說它是紹興地名的來由。它作為南宋的臨時首都,為期一年零八個月,南宋最后六位皇帝的陵墓也都在這里,現(xiàn)在還可以到宋六陵去憑吊他們。這個時期,紹興成為南方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之一,已經(jīng)相當繁榮。以后紹興一直起著浙東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職能。元代稱為紹興路,明代紹興府統(tǒng)轄山陰、會稽、余姚、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八縣。清代紹興仍為府治。正因為紹興有如此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經(jīng)濟地位,使它成為著名的文物之邦。紹興建城近2500年,雖歷經(jīng)滄桑,但這里依然保留著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和文物,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
“鑒湖越臺名士鄉(xiāng)”,紹興從古至今,涌現(xiàn)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越王句踐和他的謀士文種、范蠡,東漢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和詩人謝靈運,唐代的詩人賀知章,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明清時期的散文家張岱,理學家劉宗周、王思任,書畫家徐渭、陳洪綬、趙之謙、任伯年,醫(yī)學家張景岳,歷史學家章學誠,晚清的革命志士秋瑾、徐錫麟、陶成章、蔡元培,近代的竺可楨、馬寅初等等,都在這里生活過。紹興是我國文學巨匠魯迅的故鄉(xiāng),又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周恩來的祖籍。這些歷史上的優(yōu)秀人物,不僅以他們的功績彪炳史冊,而且以他們的浩然正氣振興了我們的民族精神。
“山青水秀之鄉(xiāng),歷史文物之邦,名人薈萃之地。”紹興以這樣的盛名,為歷代的人們所稱頌。古代的許多文人學士,如漢代的司馬遷、蔡邕,唐代的李白、杜甫、元稹,都曾到這里游歷過。他們登山臨水,興感抒懷,寫下了許多歌頌越地風光的詩文。今天,紹興這一游覽勝地,已經(jīng)譽滿天下。國內(nèi)旅游者每年達百萬人次,海外旅游者數(shù)以萬計,而且在逐年增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