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場人推動著臺州的快速發展
1.市場人為臺州創辦了8.5萬家工業企業
臺州的民有工業企業從1977年的166家,發展到2000年的85674家,產值從173萬元增加到2000年的1412億元,占全部工業的比重從1978年的0.27%發展到2000年的81.46%。個體工商戶從1978年的1257戶發展到18.9萬戶,從業人員25.7萬人,注冊資本42.6億元。這些企業為臺州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臺州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力軍。
2.市場人為臺州的發展創造了新經驗,走出了新路子
臺州盛產柑桔、枇杷、楊梅等各類水果和黃魚、帶魚、蜻、蝦等各類水產。市場人就充分利用這兩“水”資源,大力發展加工業,逐步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為農業地區發展工業創造了新經驗。1985年4月2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臺州發展“兩水一加”經驗,向全國推廣。
股份合作制也是臺州人的首創。股份合作制不僅為當時發展經濟解決了資金、技術、場地等困難,而且回避了當時歷史背景下姓“資”姓“社”壓力和政治風險,并享受個體私營企業所不能享受的貸款、征地等集體企業所享受的各種政策優惠。正當全國各地對姓“資”姓“社”爭論不休時,臺州人卻戴著“股份合作”這頂“紅帽子”,全力以赴發展經濟,抓住了時機,贏得了時間,有力地促進了臺州經濟的快速發展。
3.市場人為臺州創造了1100多億元固定資產投資
改革開放以來,臺州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52億元,除政府性投資、銀行貸款、外商投資223億元外,其余1129億元全部是勞動者自籌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83.6%。有力地改善了臺州的投資環境,發展了臺州經濟,繁榮了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
4.市場人推動了國有企業改革,涌現了一批充滿生機的國有企業
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不斷推動著國有、集體企業的改革。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之后,臺州的國有、集體企業就全面地開始了產權制度改革,使這些國有、集體老企業也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目前,全市共有工業企業89449家,其中個體私營企業76385家,占總數的85.4%,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雖然只有94家,但最好的企業卻是改革之后的國有企業。例如在機電工業中,規模最大、納稅最多的企業是國家控股的錢江摩托集團。還有三門變壓器、天臺銀輪機械等國有企業,規模和效益也都位居前列。在醫化企業中,規模和效益名列前茅的也是國有控股的海正藥業、仙琚藥業。在臺州,國有企業引導著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個體私營企業推動著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前進,兩者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5.市場人為臺州經濟“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首先他們敢于拼搏,敢于在市場中競爭。過去臺州人想都不敢想的一些重要工業品,如空調、摩托車、壓力鍋、工業縫紉機、抗腫瘤藥等,現在不僅能大批量生產,而且一舉成名。全國第一家生產轎車的民營企業也誕生在臺州。目前臺州有20多個工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
其次,市場人不僅學會了在國內市場上競爭,而且還逐步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近幾年來,臺州的自營出口連年高速增長,2001年,盡管美國“9.11”事件對出口帶來許多不利影響,臺州的自營出口仍增長43.4%,達到11.79億美元。飛躍集團的老總說,過去是我們中國人為外國人打工,現在是外國人為中國人打工。飛躍集團在北京設立了一個縫紉機研發機構,專門聘用歐洲人研究開發適合歐洲人的縫紉機。同時在日本收購了一家企業。據初步統計,目前臺州人已創辦境外企業上百家,為臺州經濟與國際接軌創造了條件。
其三,市場人為臺州產品占領國內外市場構建了良好的市場網絡。在110多萬外出人口中有六七十萬人專門在外推銷臺州產品。據初步了解,臺州在上海、武漢等大城市辦分廠、組裝廠的企業上千家,設立分公司、銷售處幾千家。在國外設立分公司、分市場、經銷處的已有300多家。不斷完善和擴大的營銷網絡,是臺州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臺州經濟今后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大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