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廈門市文化局獲悉,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日正式公布,廈門12個項目榜上有名。
本次公布的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共98項,其中民間文學項目2個,民間音樂項目8個,民間舞蹈項目7個,傳統戲劇項目9個,曲藝項目3個,雜技與競技項目12個,民間美術項目4個,傳統手工技藝項目30個,傳統醫藥項目4個,民俗項目19個。
此前,廈門共有18個項目申報了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12個項目正式入選。這12項分別是:民間文學項目閩南童謠;民間音樂項目蓮花褒歌;民間舞蹈項目同安車鼓弄、翔安拍胸舞;傳統戲劇項目閩南皮影戲;曲藝項目歌仔說唱、方言講古;雜技與競技項目新垵五祖拳、廈金宋江陣;傳統手工技藝項目珠繡手工技藝;民俗項目蜈蚣閣傳統民俗表演民俗、蛋旦民習俗。落選的六個項目分別是:池王爺信俗、春仔花習俗、廈金風獅爺信仰、廈門青草藥、嘉庚瓦制作工藝以及松筠堂藥酒配制工藝。
2005年,省政府公布了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1項,其中廈門8個項目入選,分別是:保生大帝信俗、漆線雕、中秋博餅、歌仔戲、答嘴鼓、送王船、南音和高甲戲。其中,答嘴鼓、漆線雕技藝、歌仔戲(與漳州共同申報)、南音(與泉州共同申報)和高甲戲(與泉州共同申報)共5個項目后來還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至此,廈門共有20個項目躋身省級“非遺”名錄,5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林澤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