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惠州七月十三日電 記者七月十三日從廣東惠州市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該市正積極搶救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是面臨失傳的惠東漁歌,二是已經到了瀕危邊緣的龍門舞火狗。據了解,惠州正在積極搶救的這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舉措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據介紹,惠東漁歌分布在惠州市惠東縣沿海各地,從宋朝開始傳入,在曲調運用上多為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尤以宮、徵居多。演唱時速度多為緩慢、平穩、舒展、圓潤、豪放、優美動聽。漁歌歌詞結構多為上下句式,一呼一應,有四句式、五句式、七句式、歌詞更多反映的是漁民的生活、生產、思念親人,唱海、唱魚的內容為多,但在婚嫁、祭祀活動時,場面尤其隆重,從頭到尾都是以歌代言。
“舞火狗”源自于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惠州市龍門縣藍田瑤族傳統的民間習俗。相傳瑤民先祖靠狗奶養大,要瑤民永記狗是“再生之母”的恩德,每年中秋節之夜,舉行舞火狗活動。“舞火狗”是藍田瑤族對狗圖騰崇拜祀儀式的舞蹈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藍田瑤族少女的“成年禮”儀式活動。每個瑤族少女要參加二至三次的“舞火狗”,才能進入成年,進入談婚論嫁的行列。
據了解,目前,這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被列入廣東省和惠州市的重點保護文化遺產,正在申報國家級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記者 宋秀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