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艱難異常
雖然據專家分析,由于古代的航海技術有限,因此沉船大都離海岸較近,一般在海面下 10米到 20米深處。但是在海底考古比在陸地考古艱難很多,它必須面臨氣象條件、海流速度、水文條件、潛水技術等多種限制,具有更大的艱巨性和挑戰性,而且很多船體都覆蓋著厚厚的淤泥或其它凝結物。
因此,這次水下考古團隊將配備水下照相機、水下攝像機、旁側聲納、淺地層剖面儀以及 GPS全球定位儀等各種高科技裝備,對遺跡進行測量、繪圖、照相、攝像等科學記錄。
新聞鏈接
島城曾發現明代沉船
早在 1979年,青島市博物館就曾在膠南瑯琊臺海域附近打撈出部分明代青花瓷器。 2002年 9月 10日到 24日,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組成國家水下考古隊,重點對薛家島海域宋金海戰遺址和瑯琊臺海域明代沉船遺址進行水下考古調查。最終在位于鴨島最南面的一處暗礁以東發現了明代沉船。
通過旁側聲納探測設備,考古隊發現了沉船的鐵質凝結物順一條南北向的礁石溝槽分布,南北長約 15米,東西寬約 5米,沉船的凝結物主要由鐵鍋等鐵質器物組成,其中夾雜有成摞的青花瓷器,初步確定出于明代民窯。由于長時間的海水浸泡,瓷器與鐵器凝結。沉船遺物中一條 20×40×120厘米的石碇(石錨)保存最為完整。瓷器與石錨共同證明,該船為一條造于長江以南的商船,從而反映了當時南北民間貿易往來已相當頻繁,而青島無疑就是當時北方海上的商貿重鎮。(記者 王法艷 劉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