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明代沉船在南澳島海域被揭開封塵數百年的面紗。該船滿載珍貴瓷器,主要是粵東民窯的產品。這是繼“南海Ⅰ號”后在南海海域發現的又一艘保存較完好的古代沉船,有關方面已將其命名為“南海Ⅱ號”。圖為邊防武警展示打撈上來的瓷器。
一艘滿載瓷器的明代沉船在南澳島“三點金”海域揭開大海百年的封塵?!按w保存較完整,主要是明代瓷器,更為可貴的是目前出水的百余件瓷器可能是粵東或福建漳州一帶窯口出產!”文化廳副廳長景李虎告訴記者。
考古專家初步推斷,船上有文物上萬件。這條沉船的發現再次轟動了廣東文物考古界,考古專家認為,這是繼廣東在陽江發現“南海I號”的又一次水下考古重大發現,有關方面已將其命名為“南海Ⅱ號”。
□文物
出水大批明萬歷民窯瓷器
宋代的醬色釉茶盞、明萬歷青花仕女大盤、青花“義”字大盤……根據省文物鑒定站專家的鑒定,船上出水的近200件瓷器,有盤、碗、罐、碟、瓶、蓋盅等,風格古樸,不少是喇叭口的青花大碗,其中10件可定為館藏三級文物?!澳壳按铣鏊慕?00件瓷器年代介于宋到明之間,主要是粵東本地民窯的產品,有少量出產于福建漳州、江西景德鎮?!?/p>
潮州是我國古瓷都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唐代武則天時期,潮州瓷器就已遠銷羅馬和埃及;宋代的潮州筆架山窯場盛極一時,韓江兩岸‘沿江十里,煙火相望’,潮州因此有‘瓷都’之稱;明代,潮州瓷器又迎來一個生產和出口的鼎盛時期。專家認為,“南海Ⅱ號”上出水的大量不同年代、本地窯口的民窯瓷器將對研究古代潮汕地區海外貿易狀況提供非常珍貴的文物資料。
□沉沒
“南海Ⅱ號”可能與觸礁有關
對“南海Ⅱ號”進行過數次海底探摸的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專家崔勇告訴記者,船體保存較為完好,“船上的甲板有10余公分厚,依然堅硬不朽”。水下考古專家稱,船上密密麻麻擺放著整摞整摞的瓷器。由于目前出水的200件瓷器絕大多數產自明代萬歷年間,依據專家經驗,這艘船被鑒定為一艘明代商船。
掩埋于一層厚厚的海底淤泥之下的“南海I號”,得以保存800余年,“南海Ⅱ號”在海底的姿態和尊容如何?崔勇告訴記者,“南海Ⅱ號”沉沒于20多米深的海底,周身也有柔軟的細沙包圍,盡管甲板裸露在海水中,但上面有一些珊瑚覆蓋。有專家分析道,也許正由于附近多暗礁,許多船只過而不停,也許才保證了“南海二號”沉睡海底數百年而不被驚擾。也有專家初步認為,“南海Ⅱ號”的沉沒很可能就與觸礁有關。
□發現
邊防出巡接到漁民舉報
與“南海I號”的發現類似,“南海Ⅱ號”的發現也頗為偶然。5月25日早晨8時30分,云澳邊防支隊派出所接到當地漁民舉報,“三點金”海域有漁船在海上打撈文物,邊防民警迅速出擊,乘坐公邊艇行駛3海里,25分鐘后就趕到了現場。“當場我們扣留了21件青花瓷器,扣押了5名漁民”。
次日凌晨,派出所再次接到漁民舉報、迅速出擊,這次收繳結果令民警們大為驚喜,一共是117件古代瓷器。有醬色龍紋的壇罐、有白釉廣口罐,還有青花海馬紋的大碗……
南澳發現沉船一事迅速引起了南澳縣邊防支隊公安局的高度警覺,立即將情況上報給汕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里火速向省文物鑒定站匯報。有關部門還對當地群眾進行了廣泛教育。6月1日,本地村民田某主動上繳了56件之前打撈上來的瓷器。
為不使“南海Ⅱ號”像福建“碗礁一號”那樣遭到大規模的漁民盜撈、哄搶事件,汕頭市有關部門迅速成立了海上警戒保護小組,每天出動20人次,24小時對“南海Ⅱ號”實施守護。他們在以沉船為中心,方圓5海里的范圍內布設了雷達掃霧器,一旦發現區域內有不明船只???0分鐘以上,就會立即出巡驅逐。
□考古
定名“南海Ⅱ號”打撈將拉開
由于這是南海海域發現的又一艘保存較完好、滿載珍貴瓷器的古代沉船,因此將其命名為“南海Ⅱ號”,“I號、Ⅱ號,僅表明沉船發現時間的先后順序,便于日后水下考古工作的開展”。目前,廣東省文化廳已經在省內召集12位水下考古人員負責“南海Ⅱ號”的水下考古工作,并且由最早取得國際水下考古資格認證的崔勇擔任發掘領隊。交通部廣州打撈局作業船“南天馬”號也已經開赴現場,打撈作業即將拉開。
“南海Ⅱ號”會不會像“南海I號”一樣實施整體打撈?崔勇說,鑒于目前對沉船信息掌握資料有限,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打撈方案仍未確定?!拔覀円紫让宄@條古船的情況,對它的價值有一個更清晰的定位,才能最終決定是采取整體打撈還是采取以往直接在海底實施水下考古挖掘的方案。”省考古所準備根據近期的水下考古情況,制定一個最適宜的科學水下考古方案。
專家告訴記者,“南海Ⅱ號”沉沒海域的海底能見度較高,可達5米左右,在水下攝影、錄像、繪圖較為方便。專家提議,要對“南海Ⅱ號”的發掘做好充分準備,將來有望出版目前國內一份高質量的水下考古發掘報告。
□價值
印證廣東海洋文明
南澳島瀕臨西太平洋,位于廣東福建的海上交界處,與古代著名港口泉州港僅“咫尺之遙”,自古是軍事重鎮、交通要道、重要貿易通道。
專家告訴記者,明代粵東的海外貿易活動一度以南澳為中心,這里被稱為南澳港,是國際貿易貨物的轉運、集散中繼站和必由之路。明代南澳港是南商上下的必經之地,各國商船也多停泊于此地進行互市活動。每年四五月間,各地海上聚集于此,進行互市貿易。每當三四月東南風起,南澳商船糾集出航,由南澳入閩,入浙江等地貿易;八九月西北風盛,又滿載絲織品與棉織品,揚帆順風而下返回南澳,與本地海外商人貿易或遠航東南亞貿易。潮州商人往來南北,獲利甚巨。
“南海Ⅱ號”從哪里始發?駛向哪里?崔勇說,目前的水下探摸僅僅確定了沉船的具體方位,始發港是本地還是福建都無法斷定。有專家稱,堪稱廣東發達海洋文明的印證,也有可能印證南澳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通道。
景李虎認為,這條沉船與“南海I號”,一西一東,兩朵“姐妹花”交相輝映,為廣東文化大省建設增添了新的亮點。
“船上出水的瓷器中最早有北宋的,最晚是明末的,涵蓋了宋、元、明三個朝代。”國家文物出境鑒定廣東站副站長、廣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謝海山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