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營企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特別是一批初具規模的大中型民營企業“抱團出擊”,組成的企業集團,儼然成為上海產業的“新名片”,其規模和能量更不可小看。來自上海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04年底,上海民營企業集團達185戶,比上年凈增加49戶,占全市企業集團總數的51.2%,比重比上年增加8.6個百分點;擁有資產占12.1%,增加1.4個百分點;全年完成營業收入占13.9%,增加0.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占16.8%。這些初具規模的大中型民營企業集團,已逐步成為上海經濟增長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
規模質量顯著提高
哪里有市場、哪里有空間,資本就流向哪里。上海良好的地理和投資環境不僅吸引了本地的民間投資,還調動起江、浙等省民營企業家的投資熱情。2004年底,上海民營企業集團達185戶。在這185戶民營企業集團中,投資方為外省市民營企業家的有44戶,其中浙江民營企業集團多達30戶。
據測算,2004年上海民營企業集團創造增加值413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5.5%。上海民營企業集團從業人員人均創造增加值16.81萬元,比全市從業人員人均年創造生產總值8.9萬元多了7.91萬元。這就是說,每一民營企業集團從業人員年創造增加值,相當于全市1.9名從業人員年創造的增加值。
在數量增加的同時,民企質量也得到了提高。統計資料反映,上海企業集團營業收入100強排序中,民營企業集團已占20席,比上年增加4席。列民營企業集團首位的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已進入上海企業集團10強之列,2004年營業收入為281.8億元,比上年凈增加10.05億元。另外,在房地產等部分行業,民營企業集團已占有相對的優勢。
民營資本全面開花
在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民營資本也從最早的餐飲、貿易、紡織、小商品的生產中實現了飛躍。目前民營資本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他們加快發展科技型企業、現代服務業和社會事業等,并躋身于上海的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農業和文化領域。
2004年,185戶民營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涉及37個行業大類,占全部行業大類的38.9%,占全市企業集團主營行業大類的62.7%。民營企業集團的成員企業共涉及65個行業大類,占全部行業大類的68.4%。隨著近幾年資本實力的增強,在冶金、電力、文化等行業分別出現了投資規模達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的民營企業集團。
在產業投資方面,民營企業集團在第三產業的投資步伐明顯快于第二產業。2004年,本市民營企業集團中,主營業務屬第三產業的企業集團占全市民營企業集團的54.6%,擁有資產占54.6%,完成營業收入占52.2%,實現利潤總額占53.2%。除完成營業收入的增幅比第二產業集團低0.1個百分點外,其他如集團個數、資產規模、利潤水平等指標第三產業集團的增幅均高出第二產業集團。上海民營企業集團的產業結構經過幾年的調整更趨合理,更符合上海經濟發展的格局。
現代企業制度運作
今日的上海民營企業,已走過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小打小鬧的階段,一步步邁向集團化、現代企業的新創業期。上海民營企業集團正向多元投資主體的公司制企業發展。2004年,185戶民營企業集團中,已有155戶實現了公司制,占全部民營企業集團的83.8%;已建立母子公司體制的企業集團達170戶,占91.9%。
近年來,由于自身發展的需求,民營企業集團資本運作日趨頻繁。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先后收購了上海豫園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及南京鋼鐵聯合公司,進入了商業旅游及鋼鐵制造行業,拓展了公司的發展方向。2004年,共有35戶民營企業集團實施了兼并重組,20戶集團投資成立了新的子公司;7戶集團實施了子公司的分立、分拆工作;11戶集團通過購并增加了子公司;10戶集團合并子公司;10戶集團出售子公司。
不僅如此,上海民營企業集團的資本觸角已逐步伸到香港、新加坡、德國、澳大利亞、以色列、英國、新西蘭、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截至2004年底,已有7戶民營企業集團對境外投資了11家企業,這些企業全年完成營業收入6.16億元,實現利潤或投資收益0.09億元。
科技投入加大
在上海大力實施的“科教興市”主戰略中,民營企業集團也積極投身其中。
2004年,185戶民營企業集團共投入研究開發費用6.82億元,比上年猛增1.4倍,高于國有控股企業集團22.5%的增長速度;集團從事研究開發的人員2634人,比上年增長6.2%;研究開發人員年平均勞動報酬3.5萬元,高于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07萬元的水平。其中,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收購兼并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后,加大了科技開發的力度,全年共投入研究開發費用3.9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倍。
民營企業集團一方面積極組織一批重大高科技產業化項目和科技攻關項目,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步伐,從而逐步形成了以集團和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市場創新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