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視可持續發展比西方早許多
《21世紀》:您認為在未來幾十年里,中國能夠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嗎?這種經濟模式能夠持續嗎?理由是什么?
郝福滿:目前就人均GDP看來,中國依然還是一個中低收入國家,這也就意味著在其躋身為一個高收入國家之前,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因此,中國可以通過追趕其他國家的科技水平、推進改革和保持開放來保持持續增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本積累的貢獻率有可能下降,中國的勞動力人數10年后也會開始收縮,因此在未來幾十年預期會出現增長逐漸放緩的趨勢。
另外,就發展模式來說,“十一五”規劃指出目前嚴重依賴工業和資本積累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它給環境和收入分配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政府正在尋求一種不同的發展模式,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更有利于環境的可持續性,也更注重公平性。世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起進行預測,提出只要有正確的改革措施,這種重新平衡的發展道路對于中國的確是可行的。
《21世紀》:我們知道,從規模來看,中國GDP將有一天可能超過德國,但是從質量、發展模式來比較,相對于德國,您認為中國的不足在哪里?
郝福滿:德國的收入水平遠高于中國,以現值美元來說,德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15倍。從上世紀60年代末,德國就開始注重使其經濟活動具有環境可持續性,而且比較成功。德國的能源消耗、污染程度遠低于中國,收入差距也比中國小。不過,盡管中國仍然是一個中低收入國家,但已經開始重視發展中的可持續性和公平性問題,從發展程度上來說比西方國家開始關注這個問題要早許多。“十一五”規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都有力地證明中國正在努力致力于實現可持續和公平的經濟增長,很接近德國的做法。
|